写作,曾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自我宣泄的方式。早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各种日记本、钢笔,那时候物质条件比较差,看到二哥拿着学校奖励的日记本,那种羡慕的心情久久难忘。舅舅是一名初中校长,跟前日记本、钢笔相对较多,于是偶尔也会给我奖励一些,对我写作热情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上了初中后,写日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写作水平一直处于班级的中间偏上,舅舅找到父亲,对父亲说到“孩子爱写,就是读的书少了,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给订些杂志,让好好的学习学习”,父亲没有犹豫欣然接受,就这样我开始扩大阅读量,同时不断学着写,写作水平也就渐渐提高了。
到了高中自己转到县里最好的高中读书,于是我将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坚持了下去。那时候生活费不多,我省吃俭用省下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杂志读。只记得那时盛行新概念作文,主张“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其中《萌芽》杂志卖得最火,看着那漂亮的排版,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字,自己也非常喜欢,于是也隔三差五的买来读读,也是受益匪浅。
后来余秋雨的名气大胜,家里经济情况较好的同学纷纷购买他的书来读,我便趁了这个东风,从同学手中借到他的名作《文化苦旅》,一度被其中所述的故事与风物所吸引,无论是莫高窟、还是风雨天一阁,都让我的眼前为之一亮,从中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在日常的作文练习中常常引用,也扩展了思想的深度。于是,先后购买了《中国文脉》等书,尤其是对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描写,最为喜欢,引用的也最多。单从他的文字来说,对于我的帮助无疑是最大的。
高中时期是自己最喜欢写作的时候,那时候记忆好、精力好,背了许多古诗词及成语,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通过训练也基本没有障碍,的确让自己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通常引经据典不在话下,也喜欢写一写议论文、散文。高考时用说明文写了一篇作文,基本上也是满分。
后面上了大学,对写作的训练也越来越少,最多就是在博客里面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积累过的词语、成语也渐渐忘记,那时候想,自己今后可能要与写作说再见了。
有时人生就是如此,当我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岗位的需要,不得不重走写作这条道路。刚开始时困难重重,工作中主要以写应用文为主,同时涉及各种类型,从讲话稿到工作总结,从各种方案到各类报告,再到各种公文,有时候还涉及心得体会、理论性文章、交流研讨材料、先进典型材料……顿时感觉心神俱疲,直呼无处下手。
同时,这些文章和政策关联紧密,往往带有指导性,需要非常严谨,用词非常准确、非常精炼,不能和大导向有任何的偏差,所有涉及理论性的文章或是讲话稿,都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这就难了,有些材料甚至在网上也找不到可以参考的,着实考验水平和眼界。
以前在学校中写作文,都是些小打小闹,什么散文、什么议论文,自己最擅长的确没有了用武之地。以前喜欢将一件事情写的很详细,绕来绕去的修饰和丰富,现在却要简洁凝练,没有一句废话,同时还不能带有太强的主观臆断和个人倾向。于是乎,我学了个乖,从头开始慢慢学,先从前辈的文章中找方法、找格式,有些公文要求严,几厘米的错差都不能有,凡是重要文件,肯定要拿尺子来量,没办法,我先量,一遍一遍的改,直到标准为止。至于素材日常注意积累,建立自己的材料库,不断看不断学习。给领导的材料还要做好日常的细节工作,注意领导的说话方式,思考方式,主要观点和倾向,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写作的路既有欣喜也有困苦,单纯作为一种爱好,那是令人身心愉悦的,所以我选择在简书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以信马由缰,“毫无拘束”的抒发一下所思所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