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罗辑思维跨年演讲上,罗胖坦言自己很焦虑,他还提到了一个比他更焦虑的人,月入一二十亿的马云爸爸,在不同的场合说自己非常焦虑,晚上经常睡不着觉,生怕公司被淘汰了。这些在我们眼里已经飞天的成功人士都说自己焦虑,那焦虑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何如此普遍的存在于人群中?
对于焦虑,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它是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或恐惧感受。
焦虑源于内心冲突,它指向未来,源于你对某些事物的欲望,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失去它,或你不希望发生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比如马云爸爸,他焦虑的是他的公司--阿里巴巴可能会被淘汰,他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所以,只要人有期望、欲望或者希望,焦虑似乎就不可避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焦虑是件好事,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由那些焦虑的、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推动的,试想一下,如果古代人满足于住山洞、吃野果,他们就不会探索盖更加牢固的房子,不会探索如何加工食物,更别提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汽车、电脑、手机等等工具了。
具体到个人身上,适度的焦虑可以督促人不断进步,追求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如果为了控制焦虑而去像佛法所说,追求“无欲则刚”,那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但凡事皆有度。健康的焦虑,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尤其能帮助你避免不想要的东西。但不健康的焦虑,却具有破坏性,过度焦虑则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成了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如何区分健康的焦虑与不健康的焦虑呢?
看焦虑情绪是否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在埃利斯的情绪管理系列中,他的观点是,健康的焦虑和担忧可以维持生命的存续,并能产生一些有益无害的结果,它能让你以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应对危险或困难。而不健康的焦虑则会使你丧失自控力,在面对风险和问题时反而应对不佳,甚至有时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有觉察能力,当出现焦虑时,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是健康的焦虑如谨慎、警惕,还是不健康的焦虑如恐慌、惊骇、震惊、恐惧、战栗、哽咽、麻木等过度的情绪。当你动用自己的省察能力时,其实就是在动用理性思维,这个过程已经可以让你降低自己的情绪反应等级了。
了解了什么是焦虑、焦虑的等级以及焦虑带给我们的利弊,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我们要尽可能的限定我们的焦虑范围,防止焦虑的泛化,分清楚什么样的事情值得焦虑,什么样的事情不值得焦虑。
关于这个问题,二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就有人在思考了,而且还找到了不错的答案,直到今日,仍被奉为圣典。可见人类的物质世界虽然一日千里,人性却是相通的。
古罗马时期有个哲学学派叫斯多葛派,这个学派里的代表性的心法是“斯多葛控制二分法”,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
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奴隶叫爱比克泰德,他身体孱弱,一腿残疾,却非常好学,为奴期间受主子器重,允许他学习斯多葛哲学知识。而爱比克泰德在获得自由后,建立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一生从事哲学教育。爱比克泰德本人的一生,也一直践行他所信仰的理论,他一生清贫,长期居住在一所小屋里,一张床、一领席、一盏灯,房门从不上锁。据说他原有一盏铁灯,后被人偷走了,于是他满足使用泥灯。
爱比克泰德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这段话里的”可以改变“,就是”斯多葛控制二分法“中的”你能控制“。
有人会说,这个二分法我知道啊,但是当我发现现实世界中,有太多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我更加焦虑了啊…
比如我的生活中,想买更大的房子,房价我控制不了;想更多的陪伴子女,工作后剩余的时间只有那么多;想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老师和教育资源我都控制不了;想要更好的环境,PM2.5我也控制不了…
所以,单单知道”控制二分法“并且有智慧区分两者的区别还不够,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我们能控制的东西上,控制不了的东西我们只能暂时容忍接纳。比如房价控制不了,买不了更大的房子,我可以合理规划房屋空间,懂得取舍;无法全职陪孩子,我可以尽可能的提高陪伴质量或者以身作侧;提供不了更好的教育环境,我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书、勤思考、学会批判性思维;大的生态环境改变不了,我可以购买优质的空气净化装备,改善局部空间…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之所以历尽千年而经久不衰,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普通人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它可以让我们拥有稳定的情绪和心态,接纳无法控制之事,但对于可以控制或改变的事情,则鼓励我们积极进取,勇敢的去改变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