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迷雾(外一篇)

作者: 书叉脸困觉猪2 | 来源:发表于2021-01-23 16:09 被阅读0次

清晨的雨,在冬之迷雾里,细碎地落着。

目光所及之处,模糊不清,似乎什么也勾留不住,一切皆是清寂的影像。毕竟,江南的冬,即使无雪,色彩也是极单调的。

走在“美院”求真大道上,脚下洁净无尘,周围寂静异常。头顶持续的噗噗声,是一把大伞,撑住了我行走的清冷。道旁的杉木、老槐、南天竹和桂花树,氤氲弥漫,恍如秘境,有一种特别的厚实与凝重。

我一个人站在教学楼边的柚子树下。前些日子的冷冻天气,使得教学楼前的四株柚子树遭了罪,显得毫无生气。熟透了的柚子,连同灰白卷曲的枝叶,零落一地。仍残留在枝间的几个,全没了往日的黄透诱人。

那棵孑然独立的三球悬铃木,枝条瘠薄,那悬挂的风铃,在操场边独舞着自己的人生,略显苍凉。自然风物,季节使然,各有归程,自不必多虑。

伫立雨中,听梧桐细雨,点点滴滴,那是心碎的声响,让人想起《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想起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不管现世怎样,隔着悠远的年月,袭来了李清照的伤感、李后主的孤寂,还有先人们厚重的词语。这,好像我知道。

疫情期间,寒假居家之时,“梧桐更兼细雨”不用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何妨!这,似乎我们也该知道。

似在倾听,又似在感触。一种声响,一份感动,在冬的迷雾中,在聚散重逢之外演绎着单独的悲喜。

一棵修剪成型的南天竹,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枝头红,欲滴的水珠子一下吸引了我的目光。透过窗,隐约可见,学生正埋头做着复习卷,教师来回走动着,教室里一如既往的暖和安详。

我又一次把脸转开,神情淡定又饱含热情。一夜风雨,天上撕碎的云朵已染上灰茫。

石阶旁,那一堵长长的墙垣之间,全被苔藓占领了。苔藓斑驳,沿石壁游走,泥土上长着一层绿意绰然的青苔,像不小心泼上去的一层油彩,幽幽地,在晦暗的天光下,正适合我这等俗人的邂逅。

石壁下的“满陇杏语”,纤尘洗净,寂静无人,鸟雀也罕至。

绕过竹林小径,“潇湘观鱼”的两株寒梅,红苞点点,在料峭中悄然生出几分春意。一方水塘,浮叶微波,锦鲤水底潜游,好不自在。

我在晨雾缭绕中走着,在我熟悉的校园里。挥霍一些时间,做一些好似无关的事,也是有些意思的。这些年,我渐渐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对时间的利用,就算是积极的、热情的。正是一些碎小的真实体验,使人更显得有血有肉有心性。

冬之迷雾,行走校园,在清寒与静谧中,识得几分草木之意,也算偶得。若笔下能生出几分意趣,倒也是一种慰藉。心头,竟有一丝丝的欣喜。

注:“满隆杏语”“潇湘观鱼”皆是“毕中十景”之一。

相关文章

  • 冬之迷雾(外一篇)

    清晨的雨,在冬之迷雾里,细碎地落着。 目光所及之处,模糊不清,似乎什么也勾留不住,一切皆是清寂的影像。毕竟,江南的...

  • 简约之美,意境诗词(414):唐·宋之问~渡双江

    原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原作者~唐,宋之问 简约之美①: 岭外书断,经冬历春。...

  • 古语

    花色织蝴蝶 女巫之迷雾 古怪折花朵 映望穿秋水 山川与大海 亦此卿有缘 识子不识语 只身凭寒差 鼓楼外山外山 迷雾...

  • 渡汉江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 一读便入心的那些诗(四)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 夜间分享||飞花令之冬

    冬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冬夜书怀》(唐·王维)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渡汉江》(唐·宋之问) 十...

  • 像是落单的大雁 孤独的傲立在竹尖 奋力扑向天空 却与落叶飘飘而下 在朦胧的雾中 静静凝望迷雾外的世界 在冬的催眠曲...

  •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此典句出自[唐]宋之问《渡汉江 》: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岭外:大庾岭之...

  • “春”又强势归来

    1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唐 宋之问《渡汉江》 2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

  • (原创首发)现代诗

    越过冬天,与春天相约 文/鹤之兰 冬的寂寞,写进诗里 把暮色写尽长亭外古道边 收藏冬的凝练,走进回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之迷雾(外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ru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