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绘读书心理
《孟子》概况(二)

《孟子》概况(二)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4-29 18:07 被阅读0次

内容承接上篇

(二)、伦理思想

《孟子》中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

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

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孟子对于士阶层的要求是严格的,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目己的手段。

孟子认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三)哲学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

从天的方面来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与的。

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孟子极力追求尽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

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提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强调主体的自觉、向内追求,认为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孟子的思想概况

    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后家道衰落,迁到邹国。据传说孟子幼年丧父,在母亲的养育...

  • 故事概况二

    K被绑在了刑架上,他知道他熬不下去了,他只能死,没有选择,在这个暗局涌动的年代,在这个城市,被抓就意味着死亡,一个...

  • 节点二 概况

    接下来介绍一下这耳熟能详的四大家族吧。 A市和B市一共有屹立不倒的四个古董家族,其他小家族都随时间流逝,状况冲撞,...

  • 公二村概况

    公二村,位于公平镇中部,距镇政府约0.2公里,村域面积 3平方公里,始建于明朝末年,解放前属公平圩西社,解放...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下)第三节

    前句:此节可以与第二节一起看,第二节是齐王称病召孟子进殿,而孟子亦称病推辞;第三节是齐王想用重金收买孟子,而被孟子...

  •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楠讲造价 一、内容提要 二、项目及项目法人概况 (一)项目概况 (二)业主基本情况 (三)项目规划背景 三、评估...

  • 孟子编(二)

    我是孟夫子众多学徒中的其中一个,我叫公孙丑。 我见证了孟夫子在齐国掌权的开始和夫子离开齐国的结束。现在想起来还是有...

  • 读《孟子》二

    胡说八道在中国是有传统的,而且我们其实并不以为耻,比如说,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有这么一句话:这人很会说话...

  • 孟子笔记二

    孟子笔记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人君好勇,好货,好色,都没有问题。后面杨氏总结的好...

  • 《孟子》(二)--齐宣王

    齐宣王问曰:“齐恒、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概况(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yg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