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幸,最近在某个场合跟傅盛做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期间也谈到了最近朋友圈刷屏的“认知三部曲”和这几年最热门的共享经济。跟傅老大当面的沟通,使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必须感慨,傅老大的盖世神功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据说,傅盛从小就喜欢销售,那个时候的想法是长大以后做个好的销售员。主要的原因是跟傅爸爸有关,从小带着他到处去看看,让他觉得做销售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可是“事与愿违”,傅老大却走上了计算机的道路,误打误撞进入了3721和360,先是变成了一名顶尖的产品经理,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CEO,身上有光环无数。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思想沉淀,傅盛也成为了现在炙手可热的思想者和创造者。幸好傅老大没有去做销售,否则现在只是多了一个TOP sales,但互联网行业却少了一个实力派创业者。
众所周知,傅盛跟360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不过傅老大说,哪怕只有一块钱,他也获得了能够改变一个行业的认知。我相信,这也是傅老大能够使猎豹成功走到今天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正如傅老大在三部曲中写道,其实马化腾通过投资形成的生态系,帮助他建立了足够的行业认知。因为,当他投资了这些公司之后,他就不是在跟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聊了,而是跟刘强东聊电商,跟王小川聊搜索,跟猎豹聊国际化。我认为,马化腾通过投资的方式,快速获得了各位顶尖高手沉淀多年的“行业认知”,进而整合资源打造腾讯的生态,帮助腾讯实现了从300亿美金到3000亿美金市值的突破。这绝对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因为“认知”是花再多钱也买不到的。
同时,傅盛也谈到他为什么会去写“认知三部曲”。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好像说的是这几篇文章,本来是跟公司内部沟通的总结。当傅盛发现认知的重要性以后,他希望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公司的同事。正如他在“认知三部曲”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认知再怎么厉害也改变不了一个公司,只有一群人的认知都改变了,才有可能改变一个公司。按照我的猜测,傅盛应该原来是想在公司内统一大家的思想,希望以此为基础来让全体同仁关注认知的差异,提高大家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全公司的认知能力。
那么当他把三部曲的第一部给到罗振宇看了以后,罗振宇觉得特别好,一定要介绍给广大的用户。不得不说,罗振宇的眼光是很毒的。一经推出,果然很快刷爆朋友圈,引发普遍的关注和讨论。有个小的插曲是,本来傅老大是想把三部曲通过传播的手法,逐步抛出来。后来,罗振宇坚持在“得到”APP上面首发。再加上逻辑思维的传播扩散,很快就变成互联网和创业圈的热文。
从我们这些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可牛影像已经是成功的产品。但对于傅盛来说,他会觉得团队当时对图像处理的认知,跟美图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最后才是美图一统天下。这个也是认知差异的很重要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核心团队对行业的认知,以及他们对应的创造力。
傅老大以前在公司高管会议上说过一句特牛X的话,大意是高管们的认知都比不上他。当然有些高管听到以后觉得不以为然,后来过比较长的时间才回过神来,恍然大悟。可见认知上的差异之大,即使是在密切配合的团队里面也是非常明显的。更可怕的是这种差异你当时还未必能够感觉出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让我的感觉是,思考是不能停止的,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一旦你的认知落后了,人与人的差距将会快速的拉开。试想,当年诺基亚独领风骚的时候,可曾想过现在的窘境?可是当诺基亚的团队的“认知”还停留在塞班时代,那么他们被iOS和安卓打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后者对手机和用户的“认知”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所以诺基亚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当看完“三体”以后,傅老大很快就提炼成“升维攻击,降维打击”的思路,并且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分享。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认知上的变化,毕竟看过“三体”的人有几百万,甚至更多,不过把它用户于互联网实战或者说企业管理的实践可能并不是特别多。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强的认知能力。我觉得只有长期的思维训练以及敏锐的思维触觉,才能很快的把新的东西吸收进来,并且快速转化成自己思路的一部分。
雷军是傅盛非常熟悉的人。正是因为雷军有了“互联网思维”,有了对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的深刻认知,才有了小米公司领先于行业的发展,并且能够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爆款。在某个对话节目上,雷军说:希望改变大家对便宜无好货的认知。小米希望创造性价比高的好产品,我想这也是雷军的一种认知,而这种认知与消费升级是非常匹配的。对于移动互联网,雷军有着领先于行业的认知。
有一个小插曲,每当傅老大早上起不来床的时候,就会想到雷军。每当他想到雷军早上会准时起来去公司开会,他就没有不起来的理由了。我感觉这句话特别适合于互联网人。普遍来说,互联网人都得了一种晚睡的病。宁肯干的再晚,也不愿早睡早起。所以,这个事情我感触很深。
从此以后,每当我早上起床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傅盛和雷军,他们都能准时起来开会,我也没有什么理由不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