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血祭》这篇小说是我嗑命写出来的。特别是在截稿后三天,几乎能感觉自己魂不附体。创作完三天后才稍微有一点点恢复。这全都是因为截稿前三天着急又使不上力气,外加连续熬夜导致。具体还有一些原因不是重点也不加以探讨。
说回正题。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多么爱自己的长篇小说《大荒落尘决》,甚至被人吐槽,三句话离不开大荒。所以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成长,对其所表现的内核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荒目前写到四十多万字,共出了四篇番外《嶓冢秘境》《紫宸星耀》《冥寒之殇》以及《血祭》。除了《冥寒之殇》为侠影作业以外,另外三篇几乎是构思与创作比较用心之作,而且深度高度层层递进。
《嶓冢秘境》为侠影以及丐帮等帮派之间PK主题,题目为两难。当时因为卡文厉害,想换一换思路,才注意到这个主题,但当时距离截稿还有五天,便匆匆用这个主题写了第一篇小说番外。那时候的码字能力还能达到日更2000以上。五天,我当时是想写两篇的。最后写一篇都有些费劲。虽然匆匆截稿,但这篇小说也是紧扣两难主题,用两个环套的故事诠释了人在两难的选择中如何做到牺牲最少。全文都是在解释《孟子·离娄上》中——“不虞之誉,求全之毁”的后半句。凡事不能两全,你在选择,同时也被选择。
当时只想解释一些经典,还达不到探讨的程度。不过故事中创作的主角,“无惑”。是用无惑之心,实现真正的心无所惑,也算立意主旨都很明确不落俗套的小说。也是因为这篇小说的创作,以及这个人物的创作,便在那时候在脑海中就已经衍生了《紫宸星耀》中的无尘之剑。
《紫宸星耀》的创作过程比较痛苦,痛苦在于里面的哲学思辨。我被文中的反派质问得哑口无言,化身正派的时候便开始卡文。当然,这篇小说最难的还是那封半文半白的信笺。我说我对古文一窍不通,好像会有人不信。但这是事实。
那为什么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完全是因为我临摹能力强。
《紫宸星耀》创作了十七天,这个是超乎我的预料的。因为我舍不得自己长篇的断更,但这样的小说还必须专心致志。所以当时那种着急的心情无言表达。
《紫宸星耀》写出来后,我第一感觉是和自己想象差别太大。写得不好。但是后期我阅读过很多次。当我自己成为自己的读者时,我发现这篇小说已经到了我写仙侠水平的天花板。无论是在笔力上还是在内部深度和探讨的主题上,以我的能力再想超越,几乎不太可能。
所以《紫宸星耀》一直占着我自己首榜的位置,我内心期待另一篇可以超越它,但又觉得短期内是不太可能的。
直到《血祭》出来,我才将《紫宸星耀》替了下去。
目前为止,我对于《血祭》依然退不到读者身份去审视,但是在我的认知里,这篇的主题以及表达的内容已经超越了《紫宸星耀》,甚至是一个跨越。
因为长篇小说写到了男主通过神器进入被封印的回忆,隔空与自己的师父见面。所以,坑有些玄幻,又有些太大太复杂。不得不让我动心思完善一下细纲。
又因为我的短篇番外都是我小说里的细纲,所以,我开始筹备再写一篇番外。直到遇到了猫的主题,“向死而生”。
我有和别人说过,下一篇的主题,一定要超越《紫宸星耀》,不然我不会去写。是非黑白难论,生死可够超越?那自然是。
当然,创作《血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侠影小伙伴约稿,我骑虎难下。
最后,这篇小说创作了多久我忘记了,是不是已经超过了一个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混沌中成型,无论形如何,终于被抛出去了。身心疲惫中开始渐渐轻松起来。关于《血祭》我还是要给出一个客观一点的评论的。当然,我还有很多要写的,想说的,以及里面涉及到的神话,典故,《庄子》哲学等……
感谢一路上有人在看,有人在支持。让我走这条路不觉得黑暗。其实路黑不黑对我来说也是无所谓,因为我一直闭着眼睛走。就算艳阳高照的明路,也一样不待见一个瞎子。这是我对自己写作这条路的评价。
我经常自嘲,是因为我确实看到了顶点,或者说,我触及不到的那个定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