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游戏化三感模型》分享的书单整理
整理人:姚美燕2020年11月14 日
书籍相关内容来自:豆瓣网、当当网、中时电子报
幸福心理学理论书籍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2051ebae95bcb8ce.png)
豆瓣简介:本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常识层面的深刻盲点。在理论方面,从时间尺度扩展了Daniel Dennett的多重草稿意识模型,对Mihalyi Csikszentmihalyi心流学说的“大我”体验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使命”体验给出统一的操作化解释。作者对Martin Seligman的愉悦、专注、意义三层幸福生活模型做了新的解读,并将之应用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分析,得到前瞻性的研究结果。
行为设计学书籍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ef3c48d1dfd43306.png)
豆瓣简介:你或许相信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万里长城,可乐能腐蚀人体骨骼,我们的大脑使用了10%;与此同时,你却记不得上周例会上领导的安排,昨天看过的那本书里写了什么,上次参加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这就引发出《让创意更有黏性》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观点或创意具有强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记住?国际知名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根据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案例,揭示了让创意或观点具有黏性的六条路径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
简单:精炼核心信息
意外:吸引维持注意
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故事:促人起而行动
《让创意更有黏性》自出版之日开始就风靡多国,6年来高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是《纽约时报》的经典畅销书。不管是需要说服下属的公司主管,还是需要打动客户的销售,抑或需要打造直抵人心创意的广告人,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表达创意或观点的最具黏性的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47bb08372ff2d77c.png)
豆瓣简介:揭秘决策背后的动机和思维漏洞,一本书帮你搞定“选择恐惧症”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选项设计如何改变了决策
·简单问句如何助你突破选择盲点
·事关群体的决策,如何将伤害减到最低
·若判断有误,中途如何调整挽回局面
行为设计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地设计干扰,影响行为和决策。习惯改变、用户体验、广告创意、产品设计、员工管理……都离不开设计。
如何掌控关键决策?
每个人都有难以做出选择的时候,“要工作还是考研?”“方案A还是方案B?”“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早教班?”
企业也有面临抉择的时刻,“品牌定位是高端还是平价?”“业务线应该增加还是削减?”“裁员还是降薪?”
面对客户,产品经理也会拿不准主意,“哪种营销策略能提升转化率?”“包装用什么颜色可能提升购买率?”“4个主要功能还是9个全面功能?”
……
选择各有优劣,人们往往在利与弊之间摇摆不定,结果自然难以抉择。一次难以选择,次次难以选择。遇到同类问题,又会再次遇到决策瓶颈。
本书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影响我们决策的动机和陷阱。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作者深入分析了人们的决策心理误区,并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案例,以帮助各方——无论是自己做决策,还是通过行为设计促使他人做决策,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在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更好的决策。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ca5f7e02f0917628.png)
豆瓣评论:这是一本关于转变管理的力作,对组织中的转变管理提出了系统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就组织的转变管理而言,瞬间发生转变(瞬变)是几乎不可能的。在书中的案例大多数也都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同时,这本书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促成组织内的转变。在组织中,提到转变管理,很多人最容易想到,或者最简单的(但并不一定有效)就是利用绩效管理手段和高层领导的力量。然而,在这本书中,谈到的三大方向和九种方法中,更多的是为缺乏资源的人们如何去推动变革。比起前者而言,这九种方法其实更加有效。书中引用的大量案例以及实验,使得这九种方法更易理解,也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我力荐此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但有丰富的案例、实证,让人读起来比较轻松,同时,也有严谨的结构和方法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efe7110ae390e3e4.png)
豆瓣简介:体验经济时代,除了产品和服务,人们更关注情感体验和自我实现。
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研究,人们对一段经历的感受取决于两个时刻:“峰值”(最好或最坏的时刻)和“结尾”。希思兄弟认为这还不够全面,其实所有节点时刻都会给人留下记忆。找准并精心设计这些时刻,我们就能轻松掌控情感乃至行为。
纵观零售、医疗、航空、酒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那些令人愉快的时刻多由以下4种因素构成:1.欣喜。来自大脑专注、享受、干劲儿十足的感觉。给人惊喜和仪式感,便可引发“超凡”之感。
2.认知。当人们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能或不能时,那种醒悟、厌恶、心碎、狂喜的情绪,会铭记终生。
3.荣耀。在展现勇气、获得认可、战胜挑战的一刹那,人们内心会自发产生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4.连接。和他人一起经历痛苦、实现目标时,人们会感觉彼此关系更进一步。
当我们面对生命中的转变、里程碑时刻和低谷事件时,会本能地渴望关注和重视。这也是体验设计者最值得用心投资的节点,是搭建信任、尊重、责任和忠诚度的最佳时机。结合以上4种体验,凸显转变时刻,纪念里程碑事件,填平低谷感受,就抓住了体验思维的核心。
对于从事产品设计、新媒体运营、创意营销、商业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人来说,这些时刻往往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合作意愿和品牌忠诚度;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这些时刻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一生的启示。
这是一本套路满满的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真实的故事。要知道,希思兄弟逻辑严密,技术含量和思维密集度非常高。如果他们两个研究“体验设计”,那基本上目前学术界所知道的,你能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体验设计学书籍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81c110e75cde4f08.png)
豆瓣简介:作为一名老师、培训讲师、咨询顾问、教练、演讲嘉宾、领导者……你是不是经常为如何才能让你的教学、培训方式更有吸引力而煞费苦心?如何才能打动你的听众?如何才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是教学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著作,作者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具有颠覆性的教学设计方法,这套方法源于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大脑记忆规律等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符合认知学的规律,为提供良好的教学与学习体验提供了科学的、全方位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指导。《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包含大量图表和示例,讲解清晰,易学易懂,是良好教学设计的典范!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应该如何去了解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学习动机、学习环境以及沟通等方面的差距,为开始教学做好准备;第2章讲解如何去深入了解你的学习者想要什么、他们当前的技能水平、学习者与你的差距、他们的学习风格和方法等;第3章讲解了如何为你的学习者设定目标以及如何设定你的教学目标;第4章介绍如何让你的学习者便于记忆和更好地保持记忆;第5章总结了如何做到始终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的方法;第6~9章分别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诉求、知识功底、技能要求和学习动机等来设计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出了为知识、技能、动机和环境而设计的具体方法;第10章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40aaaee42f25e211.png)
豆瓣简介:《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是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的经典之作。本书用简洁的语言系统化地诠释了设计、技术和商业融合是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全书共8章,包括关于用户体验以及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认识这些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以及要素的应用。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用清晰的说明和生动的图形分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UCD)来进行网站设计的复杂内涵,并关注于思路而不是工具或技术,从而使你的网站具备高质量体验的流程。
英文原版活动设计手册Event Design Handbook #EventCanvas
作者:Roel Frissen出版社:BIS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1e43e77d61c6b3e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f53f4f613cd79c93.png)
当当网简介:
这本手册将改变您对事件如何改变生活世界的看法。它显示了使用#EventCanvas在一张纸上重新设计世界的方法。本书确定了任何事件的起点,并概述了事件如何变为现实。它着重于事件特定方面的DNA,并提供有关如何观察和分析事件,了解利益相关者以及定义交付价值所需的行为变化的见解。它还确定了影响事件设计中此类行为更改的杠杆和机制。该手册为创建通用语言奠定了基础。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事件机制的人可以说和理解的语言。这是设计和创建重要事件的实用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c677275796e4559b.png)
豆瓣简介:
哈彿大學管理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FSG Shared Value Leadership 高峰會談中提出,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將由生產製造商品,改為以關心顧客的需求福祉為目標,以為人類社會創造價值與分享價值做為主導(Creating Shareable Value—The Path Far ward)。可預知以知識創造產品與服務對人類產生真正價值的知識經濟、體驗到使用者真正需求的體驗經濟及以人為本的服務經濟時代的來臨。
服務設計是為了使產品與服務系統能符合目標使用者在使用與互動上的方便而產生的一個年輕學科,如何使其內容的呈現及過程中使用者接觸到的軟硬體皆能讓使用者感到賞心悅目,凡此種種均為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時代,產品與服務創新的一個嶄新但也是決定成敗的重要課題。
本書集結全球重要服務設計領域23位作者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提供關於服務設計的基本概念、工具運用等知識介紹,並以案例詳細敘述實際運用之概況,對顧問、行銷人員、創新者與設計專業人員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工具書。
产品设计学书籍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db6e9fec54c7e5ea.png)
豆瓣简介:
情感变化无常、难以持久,但却构成了我们的日常体验,主导着我们的决策。如何将个性与情感化因素融入设计,从而提高用户参与度、忠诚度及满意度呢?本书内容紧扣“4W1H”来探讨情感化设计的要素及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现实例证来阐述情感化设计在产品、界面、应用等诸多设计领域内的运用,同时还介绍了A.C.T模型,一种有意触发情感反应的设计架构。
本书主要内容:
情感化设计如何改善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深入探讨心理学中的情感概念,更好地了解情感。
注意力对情感化设计的影响
情感化设计的几种重要模型
行业领导者专访及重点案例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e5a7c3353866da43.png)
豆瓣简介:
在《终身幼儿园》中,米切尔教授基于成功开发风靡全球的Scratch编程语言及在线平台,以及与乐高公司合作长达30年的经验,打造了一套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由项目切入,从热情出发, 同伴协作互助,游戏启动内驱,围绕创造性学习螺旋,详尽展示了创造性学习体验的每一步,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打造驾驭未来的引擎。
给教育者——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
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X型人才?
AI时代,如何用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
如何衡量学生的创造力?
给家长——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编程?
如何让孩子获得终身创造力?
课外班这么多,哪些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帮助?
选择什么样的玩具,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在这本书中,你将收获——
培养终身创造力的4P学习法
创造性学习需要经历的6个步骤
儿童创新教育备受争议的5大问题
面向学习者、教育者,设计师的10个建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c26c377d9fa83224.png)
豆瓣简介:
撬开你脑子里的那些困惑,让你重新认识游戏设计的真谛,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游戏设计者!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你的游戏,从不完美的想法中跳脱出来,从枯燥的游戏设计理论中发现理论也可以这样好玩。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体验、构成游戏的元素、元素支撑的主题、游戏的改进、游戏机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设计团队、如何开发好的游戏、如何推销游戏、设计者的责任等。
本书适合任何游戏设计平台的游戏设计从业人员或即将从业人员,甚至游戏玩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0145/450ac9bde27fb395.png)
豆瓣简介:這是一本談文化和故事的書,也是一本談論「人」的意識與情感結構的書。掌握了人類最根本的情感模式,就能說出穿透時空、種族和語言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好的文學和影視作品能賣座全球,因為這些熱賣的創意商品背後都有同樣能感動人心的特質。重點是要先能了解掌握人性,才能說出好故事。
本書以「人格原型」和「故事原型」來分析,並探索許多中外文學經典,是從理論到實務的全方位研究。第一部分運用卡爾‧榮格心理學學派「人格類型」與「人性」的理論、當代神話學大師坎伯對於神話的獨特主張,以及好萊塢編劇大師佛格勒傳授的技巧,探討故事的原理;第二部分以實際案例為主,說明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如何變形與流傳,選擇魯迅《兩地書》、張愛玲〈色‧戒〉、施蟄存〈石秀〉與劉若瑀《鄭和1433》四個故事,展現文化故事力的「傳統與創新」、「個人與社會」、「東方與西方」、「事實與虛構」之間的張力。
中时电子报书籍简介:
从荣格到莎士比亚,从郑和到沈从文,把古今中外的文学、歷史、哲学、艺术都拿来煮成一锅汤,知性又感性,美味又可口。
借重好莱坞编剧大师克里斯多夫‧佛格勒传授的技巧与故事原理,呈现了好莱坞影视娱乐界如何震撼跨东方与西方文化缔造票房的秘方。
从台湾社会的集体记忆出发,结合「新闻」和「戏剧」,说出一个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动人故事。
在这本书里,「文化」和「故事」都化身成了动词。当这个世界被「故事」了之后,于是有了文化。这些故事来自神话、歷史以及种种集体记忆,雕刻出时代的容顏,积累出层层如页岩般的人文结构。而文化本身也会反过来影响了故事,不同的文化环境就会孕育出不同的故事。于是,这个世界就这样充满了不同文化与故事。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故事之间,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贯穿点,并且从这个贯穿点来了解文化和故事的根本结构?
这是一本谈文化和故事的书,也是一本谈论「人」的意识与情感结构的书,作者认为,这也正是文化和故事的最核心,只要能掌握这个核心,就能说出穿透时空和种族、语言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好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能卖座全球,因为这些热卖的创意商品背后都有同样能感动人心的特质。重点是要先能了解掌握人性,才能说出好故事。除了从「人格原型」和「故事原型」来分析,作者也探索了许多中外文学经典,从理论到实务的全方位研究。
本书的第一部分以理论为主,运用卡尔‧荣格心理学学派「人格类型」与「人性」的理论,将「角色」与「黑暗面」在人类个体化过程所扮演的角色,作为故事原型的基础;并探讨社会随着时空的演变,各类型的英雄故事如何相继而生。以流传世界的故事母题的转化(如灰姑娘)与文化脉络的关系作串接。
本书的第二部分,以探讨实际案例为主,说明文化脉络与故事原型如何变形与流传。选择四个故事:鲁迅的《两地书》、张爱玲〈色‧戒〉、施蛰存〈石秀〉与刘若瑀《郑和1433》,这些故事是用来展现文化故事力的「传统与创新」、「个人与社会」、「东方与西方」、「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