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中午,约了一个朋友吃「潮汕火锅」。
期间,聊了「双减」政策后的孩子教育话题。
我表示,政策之后,部分学科教育回归家庭,可能需要有一个产品,它的内核是
1.不费家长:过程中不需要家长参与,顶多事后做下检查或确认。
2.不费眼:摆脱电子数码,回归到棋类桌游模式,当然,若硬件上能支持联网,是最好。
3.有趣:孩子要能保持兴趣,尽量游戏化。
在大白话一些,就是:
1.别找我;
2,别闲着;
3.有产出。
妈妈表示很赞同。
我说,特别是第3点,我很有感触。
举了几个例子。
小学时学「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南方孩子都容易搞混,只能费力硬记。
但长大后,用久了「智能ABC」等输入法做日常交流,自然就能分辨了。
现在女儿有时问我,我都还能分得清清楚楚。
初中刚开始学《地理》科目,我们还在死记硬背时,有一个同学就能对国外的城市一清二楚。
后来,我才知道了,因为他爱看足球,熟悉不同联赛的球队,顺带就对城市和国家如数家珍了。
看球的人,地理偏好。
同样,爱玩《大航海时代》的人,对码头、港口的名字、归属和位置,也如数家珍。
对于知识点碎片化的文科学习,这个思路,特别好。
又好比,今天吃的「潮汕火锅」,吃过了,大概也记住了「潮汕」这个地名。
怎么样的教育产品,会人人都爱呢?
在家长眼里,是教具;
在孩子眼里,是玩具。
寓教于乐,借假修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