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3433/51654172f7b1a88e.jpg)
轻担子出去,重担子回(上)
有一桩往事,他现在想起来已经做不到了,根本不可能实现,那时若没有雨天阻挠,几乎天天那样,连续做了两个多月,没有感到过疲惫,似乎为了某种享受才做的一样。
这是小宝爷爷所经历的往事,甚至说,他的此种阅历为我们能走到一起加过分,因为我母亲见过他的“风采”,他没有见过媳妇之前,先赢得了未来丈母娘的好感。
有一种认识在我们这儿古已有之,就是做小买卖很低贱,可小宝爷的村子有能人,为了增加村里的收入,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就悄悄地进行多种经营来,最先比周围村庄早开起了豆腐坊,生产队集体经营的方式,可以说是领了风气之先。但做好豆腐以后,没有一个村民主动去卖,大家都觉得那是很丢人的事,十七岁作为回乡知识青年的小宝爷,高中刚刚毕业,国家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当农民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愣头青般的他竟然天不怕地不怕地主动“请缨”,“威武”地挑出第一担豆腐,可“受命以后”并不是底气不足,而是一口气挑着四十斤的豆腐担子不停歇地走了十几里路,本来附近村庄完全可以销售他的豆腐的,但熟人太多,拉不下脸面,就忽闪着担子往前往前,当时的路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出村后经过几个村子,再下一条常常弯弯的原坡,一边靠悬崖,一边是深沟,原下平坦。
他一鼓作气地走到一个村里,发现村口一家在盖房子,人比较多,就远远地放下豆腐担子,人却站在担子有段距离的地方,潜意识里是不是觉得那担子跟我没关系?有个好事的村民问:“小伙子,买豆腐要吆喝哩,你像个哑巴一样,谁知道你在买豆腐哩?”他竟然不服气地说:“我当然知道吆喝,现在你村里人都在地里干活哩,我喊叫给鬼听呀?”其实是人家村民说到了他短处,从出村到现在,他总怕遇见熟人,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正在为喊叫发怵,人家一说,看来这第一声是非过不可了,于是,豁出咧,从喉咙深处硬憋挤出了一句“买豆腐来”时,别人听见没听见,他先羞得忍不住自我嘲笑,他自己感到很不成功,就像刚学打鸣的公鸡声一样沙哑,丝毫无韵味。不过,一生二,二生三,这第一句还是打开了买豆腐的路径,随后便越来越底气十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