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想跟你谈谈心。要么你很忙,要么我碍于面子不想跟你说,总之,这个事情就一直搁置下来了。
与爸爸谈谈,好像要受批评,要受指责一样,因此,你非常谨慎、担心、焦虑地看待它。我猜这是你不想与我谈话的主要原因。
我想跟你分享一个《注意力》的片段:当大脑面对几个同时出现、彼此矛盾的目标时,执行系统不知道优先处理哪个目标。“于是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执行系统没有提出具有说服力的建议时,大脑会暂停工作,就像大自然在赋予我们这个系统时已经设计了在“故障”状态下切断电源的安全装置。这样一来,自动化系统获得了控制行为的大权。自动化系统负责优先处理习惯化的行动、短期目标和任何形式的固定程序。这个系统至少有一个优点:始终能提出点建议,即使意义不大。这就出现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在压力的作用下,行为容易变得自动化、可预测。这种自动化模式行动速度很快,而执行系统的策略和协商模式速度很慢。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必须迅速行动时,大脑会自然而然地优先选择速度最快的模式。这种摇摆必然影响注意的质量,而它不再受高效的执行系统控制。如果压力过大,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尽管看似矛盾,但这时候我们必须慢下来。”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当你有几个事情要做的时候,如果没有执行顺序,那么大脑会自动选择轻松自在的活动。比如,你一放学,面对弹琴、写作业、看书、与家人聊天散步等几件事情,你是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你的大脑会优先选择最轻松的“看小说”,这个对你完成其他的任务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形成一个“先做最简单的事情”的习惯,而把复杂的事情抛在一边,意志力因此就会下降。因为意志力需要大脑前额叶作为执行系统的主人完成重要、复杂的工作,你把它弃用了。
如果反过来,先完成弹琴,大脑会在白天紧张学习状态下进行主动休息,这时再写作业,就会轻松很多。最后才是收工仪式,完成了今天的所有的任务,不需要再做“烧脑”的事情了,告诉自己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不需要费脑的事情了,要么睡觉,要么看会书。
可能你会说,只是顺序变了一下,怎么做都一样,我的任务没有落下任何一项。其实不然。你先看小说已经变为一个习惯,而我和妈妈也有对应的一个习惯就是不断提醒你“该写作业了”,你心里并不平静。最重要的是,你没有定时工作的习惯,比如说,看小说没人提醒,你可以看到21:00点钟。提醒多了,我和你妈妈的情绪是焦虑的,担忧的,怕你失去意志力,回来不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先选择最容易的事情来做,久而久之,你的下意识会变成“逃避”,或者是“应付”其他事情。
行为变换了顺序,也就变成了一个新习惯。我希望你认识注意力的科学,按照科学的方法训练大脑。只有如此,你才会养成一个恒为优秀的习惯。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记录作息时间和心情。记录自己放学后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如吃饭、看书、各种作业、弹琴等活动的时间。这个工作可以交给爸爸做,或者自己做都可以。自己动手可能会做得更漂亮。
第二步,调整活动顺序体验新变化。根据前一周的作息记录,把必须做的、重要的事情放前边,其他活动放后边。用三周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变化。
第三步,记录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感受变化。继续记录放学后的各项活动的用时,看效率是否有提升。观察自己的心情变化,看前后是否有变化。
至此,你的新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