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笔记
有时候你会发现,我咋一张嘴,说出的话竟然和我妈如出一辙。
明知道我妈天天叨叨别人家孩子让我有多讨厌了,但当我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说“你看看你同学,巴拉巴拉。。。”我竟然不假思索地拿我最讨厌的话来伤害我的孩子。而且这竟然是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问题!
不过,幸好我看到了这本书,更幸运的是,我在孩子还不算太大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我还有机会弥补。
本书作者菲利帕·佩里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
本书读下来我觉得以下三个观点让我很有收获。文字大多摘自书籍。
一、教养方式的传承
不要让上一代错误的养育方式留在你身上的阴影,再影响到你的下一代
我们从上一代承袭了很多东西却不自知,这使我们有时很难判断,自己究竟是对孩子当下的行为产生反应,还是对过去影响而产生本能反应。
当你对孩子发飙或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时,是因为你必须用那种方式保护自己,以免你感觉到你在孩子那个年纪所经历的感受。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嫉妒,或不自信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
对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
我们的言语也会发挥小小的作用,但更大的作用体现在我们展现出的温情、触碰、善意和尊重: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观点,以及看世界的角度。
二、接纳各种感受
当我们的感受总能获得父母的抚慰时,无论那是什么感受,我们长大后都会乐观地看待它,未来也不容易陷入焦虑或抑郁。
包容是指看到孩子的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愤怒的惩罚或被情绪压垮。
你应该坚持安抚的理念,去感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着急去处理。如果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抚慰,他们将逐渐学会内化那种抚慰,以后就能够自我化解。
三、在行为背后发现感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你的任务是以身作则,用一样的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和他人,并希望孩子也能展现这样的行为。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所以在行为的背后,你会发现感受,一旦你找到特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并发挥同理心,就可以把那种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可以协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后他就不太需要以行为来传达感受了。
为适应社会,举止得体,我们也需要培养四种技能:抗挫折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好在我看到了这本书,看到我自己和孩子亲子关系中的问题,自我审视,自我调整,真诚修复,希望能得到一些改善。养孩子是一种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