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中年群体里的一员,我的很多朋友亦和我一样,隶属这个阶层。
站在这个以年龄为标准的分水岭边,我实在缺少闲庭信步的自得,却更多的是隐隐约约的惶恐,不知何因。
朋友相约,闲聊。
谈起这个隐约的感觉,朋友说,“我也觉得会这样”。
不知道该从哪里找心慌的起因,是环境,是人为,还是心理暗影?
“前段时间我爸在郑州住院,白天我哥看护,夜晚我来值守,这段时间,见到形形色色在医院住院的和照顾病人的,我第一次感觉到内心的脆弱和无助。”朋友很感伤的说。
“今天我爸还有两个儿,他病了,我们还能轮班照看他,那有一个孩子的,咋办?说实话,根本拖不赢。就别提还上班。”
“所以,你要庆幸你多要了娃额。”我还揶揄他。
“现在看来,当年多要的那个孩子,除了给大的做个伴,也是我们夫妻俩个的一大财富了。”
我是心有戚戚然。
前天,我爸说我妈的肩部要做个手术,想找个年轻人来帮忙都寻不到,稍年轻点的都出外做工了,留下的都非老即少。
如今小县城都这样,可想农村的境况,更是冷清的很。
用我乡下亲戚的话来说“如果死个人,想凑齐抬棺的人都难。”
除了因为生计,人口流动到经济好些的地区,更重要的每个家庭里的孩子均下来也已不多了。
“医院里,最能见识人间百态。”我说。毕竟我也经历过亲人的生死离别。
“是啊,条件好的可以住单间病房,可以请护工。条件差的,最后的治疗都放弃了,回家听天命了。”朋友说。
“身体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想想我们这个年龄,上老下小都照顾不好,还在离家几千里的拼,想想,唉,是自己无能啊。”朋友说完,用手在眼眶四周摩挲一阵。
是啊,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孩子,他们没有直系的亲戚,面对父母的养老,他们要一肩挑,靠什么单打独斗?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当年是相应了号召,只要了一个孩子,谁也不曾想到的意外出现,又会让这世间多添了多少孤苦无依的灵魂?
“你还记得我那个叔吗,前几天在这里打工的那个,去年又要了个孩子,当时,我们还笑话他,小儿子都和孙子撵一年了,现在,想想,想法和那时翻了个个。现在看来,多一口就是比少一口人强的多。”朋友意味深长的说。
“国家前期红利靠的就是人口,咱们小家的红利呢?养孩子的费用加大了生养的成本,有心要,无力养的也是大把。想要又生不了的也多,咋啥都挤挤一起了呢?”我也少不了抱怨。
原来,经济的颠簸,年龄的老年化,生育率的降低,已在这个时代凸现,而我们正好遇上这个梗。
每次去香港,看到那些餐厅服务生,超市工作人员,那么大年纪还在工作时,刚开始是觉得他们是勤劳,“不吃闲饭”的意识,仔细想想,应该是人口老龄化更提早了些,大陆因人口基数大,在早些年人口问题还没有如今日这般显现尖锐而已。
小米,我的另一个朋友,因职业关系,经常游走他国。她说,这个人口的问题,在日本表现特明显。当然,早已见诸报端。只是,我们当时是当新闻看,现在新闻成了自己生活的现实。
在日本,从事服务行业的多有白发老人,端茶倒水,招呼客人。在国内,服务人员如果找这些人来做,恐怕很多人都不愿二次光顾这个店,“请不到年轻人,出不起这个工资?”“现在年轻点的服务员人真的这么难招吗?”
面对自己父辈母辈的人来端盘上菜,我们吃起来会不会有剥削感,负罪感?
这种就业人口供求的现状,背后呢,是不是就是人口结构的比例失衡?
我没有仔细的去搜索世界卫生组织给“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只是依据身边的眼见来生硬的去套官方的白皮书。
我们或许还只是在感受老龄化的到来,将至未至的过度老龄化也不会太远。这些都是国家上层提到案头的议题,而我只是一个负重中年压力下的挣扎者。
不说自家的人口结构,赡养关系,单就自身,就不敢轻易生病。上一辈已无劳动力,下一辈还在读书年龄。在这个老已老,少亦少的夹层中,不管那层出现问题,都会给这个自上而下的家庭链条绞上致命的断痕。
我们不是大富之家,做不到面面俱到的规划,特别是在金钱可以使上劲的时候。身后还有的房贷,车贷,那样不唤醒我们拼命去挣这“阿堵物”?
谈钱是有多俗气,可是正是这你不屑的俗物,在你所需之时,成为了你难以跨过的天堑?对你的清高,给予最直接的一记耳光,响亮并刺耳?
我们要怎么办,硬性方面,体力精力都已成问题,唯有突破软性方面,持续学习,对知识不断更迭,不掉在时代的队伍后而被动不知。
或许我有点杞人忧天,日益完善的保险制度,精湛的医疗技术,都越来越成为以后美好生活的保证。但是,我依然不乐观,因为未来的这些,都不是免费赠送我们的,却是要靠今日我们日积月累的付出换来的。
天下,什么时候能有白吃的午餐?能让每个人居无忧,食不愁?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在我有生之年,让孩子们尽量能按他们自己的意愿生活,不纠结何时结婚,何时生子,怎么给我们养老。
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个年纪,好比嚼了很久的口香糖,早已没有入口时的甜味,也没有了初时的筋道,不小心的一点事就成了触发的菌,呼啦啦的大厦倾。
也许,只能是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尽量让他们不因为相助的兄妹少而心生压力,尽量让他们在他们中年时感到更多的是人生的动力和美好……当然,这是我心心念的愿景,希望在我100岁,120岁时……回头看,它早已成为一段过去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