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在实习的单位工作,这让我成为小伙伴嘴里幸运的家伙。看着他们来回奔波找工作的动态,除了对他们说心疼,辛苦,加油,发现也没有别的能说。因为我的工作是家人张罗的,不用东家找找西家看看的寻找工作的机会,也不需要上网搜罗,时刻准备面试的环节,所以并没有经验可以传授,也没有心情可以汇报。而找工作的这个过程,就是我再一次缺席的成人式。
找工作是一个痛苦且煎熬的过程,但经验和教训就积累在一次次对自己的质问中,让学生时代所形成的价值观重新碎裂重组,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这也是摆脱学生气步入职场的重要一步。缺少了这些经验,就算我再认真努力,还是没有从学生的身份转换过来,总有一种我不属于这里的感觉。
虽然我现在已经是法定意义上的成年人了,但生理上是拒绝的。长大成人,如果真如说起来那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巨婴存在了。到底怎样才算是长大成人呢?大概是指做什么事情都清楚的明白后果,敢承担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对人,更是对待生活,对待生命。徐志摩说:“所有不曾经历过精神或心灵的大变的人,只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也许偶尔猜想到几分墙内的动静,但总是浮的浅的,不切实的,甚至是完全隔膜的”。这句话对于有经历的人来说就像遇到了知音密友,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苦痛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在这繁华浮世中,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还有的人,则是像我一样,在生命想要邀请你靠近他走近他时,因为害怕因为痛苦,而逃避他的邀约,也因此错失心灵的洗礼。
二
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很多人对我们的印象就是被溺爱的一代。但打小我就没有被溺爱的感觉,因为小时候对家长溺爱自己的评判标准就是温不温柔。我妈妈脾气就不好,急性子,对于反应迟钝的我,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小时候我6和9总是分不清楚,就把我关进“小黑屋”,任凭我哭的稀里哗啦。但到底是疼我的,不过爱我的方式我真的不敢苟同,就是老一辈人的牺牲精神,觉得自己怎么样无所谓,娃好就行。所以很多事情都一手包办,认为我还小什么都不懂,也不需要懂,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家里有什么事,当我问起,就说学你的习去,瞎操什么心。因为这样,我也就变得不爱管闲事,做什么都很淡漠没有热情,就算再想深入,也会克制自己。他们的爱,在疼爱我的奶奶去世的时候,也一如既往,许是不知道该如何向我表达死亡,他们想让我继续做一个旁观者。
奶奶是在平安夜早上去世的,当时我初中,每周末都上美术兴趣班,那个时候已经有手机了,但他们并没有打电话通知我,好像原来对我说的那些手机的正确用法都是闹着玩似的。当我和同学说说笑笑回到院子里,看见摆的花圈,我的家人也都站在外面时,我脸上的笑就僵了,他们跟我打招呼,纵使内心有很多质问,但依然用生硬的笑脸,说我回来了。直到我上楼,听见屋里传来的哭号声,这才仿若自问自答,仿若后知后觉,哦,原来真的是奶奶走了。
当晚我就开始发烧,感觉流出的泪都烧熟了。第二天就是星期一,他们本来是不想我参加第二天的葬礼,让我去上课的,感谢发烧,我也就有机会去送奶奶最后一程。如今想来,总觉得是奶奶还想再看看我。
三
奶奶的离世,对我的打击很大,对于打击,我一向选择冷处理,告诉自己这都是正常的事情,生活还要继续,哭是没用的。因为有人说这是成人的处事方法,乐观积极,理智冷静,而我就想让父母看到我成熟的一面,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小孩子了,你们不要再把我排除在外,我长大了。但现在,我更想说,狗屁,这种逃避的态度怎么可能成人,成正常人都是问题。因为这样的思考方式,并不能让你重整旗鼓轻装出发,反而会一步步掉入自己挖的痛苦深渊,加倍反噬。哭并不是软弱的表现,笑也不是坚强的代名词,这些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不需要多加定义。就像天气,晴天出太阳,阴天会下雨,我们在痛哭过后才能洗掉眼前的迷雾,才敢站起来迈步前行。而那些我选择忘记的人、物、情绪,当我真的忘记他们,我的人生也变得断断续续再也连贯不起来了,我丢失了我的灵魂。
直到现在,父母也依旧把我当成孩子,什么事都想替我操办。我已经长大了这句话说得我都觉得没劲了,也就随他们去了。小时候听妈妈的话是出去胆怯,现在不拒绝是因为愧疚,工作就是,顶着走后门的压力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微薄的薪水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但在一点点失去对生活的兴趣的时候,我终于开始思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反正不是现在这样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我正值生命的大好年华,但却过得老气横秋失了朝气,我想,我应该要找到我的灵魂,它将为我重新举办,我错过的成人式,希望那时,生命能再次为我敞开大门。
愿生命中每一次挫折与挣扎都能成为我们的成人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