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原理是指,要是有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有人帮了我们的忙,我们也应该帮她一回;
有人送我们一份生日礼物,我们就应该回送一份;
有人邀请我们参加聚会,我们务必在下次聚会时也邀请她。
这很正常,毕竟我们人类都是感恩图报的生物。
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负债感。即便这种恩惠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
美国的克利须那协会组织,这是一个宗教组织。它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在公共场合向路人提出募捐请求。
组织成员的装扮大多怪里怪气:光头、穿不合身长袍、裹绑腿、挂念珠。
路人大多不喜欢他们的装扮以及行为,所以都不愿意捐款。
但是这样的装扮却是这个组织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没有办法更改。
这个时候组织的领导层就陷入了两难。后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互惠原理。
在请求募捐前,他们先向目标赠送了一份“礼物”。一不留神,一朵鲜花就塞到了毫无提防的路人手中或者别在外套上。
路人即便不想要,募捐者也坚决不收回:“这是给您的礼物“。
这个时候再提出募捐请求,大多数人都不好再拒绝,或多或少捐了款。
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互惠原理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
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会觉得也有义务退让一步。
接受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
这种技巧很简单,叫『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法。
试想一下,你一位朋友向你借钱,借2000块。
你当然是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于是他做出了让步,打算就借1000。
你犹豫了,不忍心再次拒绝,但想到跟他的关系也并没有那么好,你还是拒绝了。
然后他提出他只需要借500块钱。
面对他的一再让步,这个时候的你实在是不再忍心拒绝。在『拒绝-后撤』术的影响之下,你只能乖乖掏钱了。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一开始想要借的就只是500块钱而已。
仔细想一下,如果没有经过两次让步,他一开始就提出借500块钱,你是会答应还是拒绝呢?
这就是『拒绝-后撤』术。
假设你想让我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你可以先向我提一个大些的要求——对这样的要求我保准是要拒绝的(如果答应了那就更是赚了)。
等我真的拒绝这个以后,你再提出一个稍小的要求,这个要求才是你真正的目标。
我会把你的第二个要求看成是一种对我的让步,并有可能感到自己这边也应该让步,于是就顺从了你的这个要求。
书中并没有提出该怎么样避免或者防范互惠原理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我觉得也不会有。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确定一个人对你释放的善意是出自真心,还是在利用互惠原理。
只能是提高警惕,多留一个心眼了。
所以说,怎么拒绝真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自古真情留不住,最是套路得人心。
真是防不胜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