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儒家学说虽然从秦朝的压制中逐渐复苏,但并没有得到官方的重用。
老子画像汉武帝继位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主阶级以及国家力量的逐渐强大,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封建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画像此时,继续奉行黄老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政治需要,并且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的性格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和汉武帝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汉武帝开始提倡儒学,他“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延聘“儒者数百人”,引起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也就是黄帝的喜好,和政治需要导致了全天下的学习的方向和风气,向儒家学说倾斜,由于追风,都开始学习儒家的东西了。
儒家学派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的贤良和方正文学之士来到长安,亲自策问。趁此机会,董仲舒献上了“天人三策”。这个“天人三策”的主张就是“诸不在留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提出的主张,适应了皇帝在政治上大一统思想的统治策略,受到汉武帝的称许。
儒术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同年,汉武帝又批准为五经博士官安排弟子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这些管理有精通一门技艺的选拔担任重要职务。从那次以后,公卿、大夫、士吏均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儒家得到了独尊地位,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