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第三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有感
2019年8月我曾云端观看“首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初中语文组14堂课,有感而发,写就《请善待人生的每一次撞击》一文发表于“汉寿教育网”。时隔4年,有幸再次观看“第三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依然兴味酣然,内心狂喜。初中语文组11号选手曾在“教学阐释”环节引用小语界领军人物王崧舟老师的一段话,很能代表我听课后的心境和感受。“当我们面对经典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文本,不是文字,不是文学,甚至不是文化,而是一个个曾经出现在某一个时空点上的柔软的灵魂。”相隔云端,观摩这些青年教师演绎的精彩课堂,虽然每堂课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但通过他们的“无生课堂”和“教学阐释”,你真的会有一种与无数柔软灵魂对话且共舞的恍惚又真实之感。他们对教材中或古文或现代文或诗歌或散文一类文章的“守正创新”相结合的解读,总有震撼你的地方。
2023年7月12日有幸聆听到初中语文组15堂课中的11节竞赛课。11节课中有7节选择了文言古诗文,3节现代散文,1节作文课。纵观这些课堂,我发现教师们都注重文本解读、语言学用,善于变换教法学法,在设计上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注重小切入口(运用“一字立骨法”聚焦一个点),用“披文入情,知人论世”法解读文本,以学生为中心,深挖教材中的艺术特色,设计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光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意境心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所有教师都注意横向纵向勾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不遗余力,尤其是“知识小支架”的合理、适时提供,既有降低学习难度的别有用心,又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的水到渠成。
回顾所听课程,深感每堂课都亮点十足。5号选手(总结表彰大会知道是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邓卓扬老师)的《换题解文,探寻痴心—<湖心亭看雪>》一课从课题上下功夫,“改修饰语,披文入情话痴行”“改动谓语,咬文嚼字鉴痴境”“改变事件,知人论世悟痴心”,教者抓住“痴”字,由“行”到“境”再到“心”,一步步接近作者的内心。课堂通过更换题目中部分字词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湖心亭看雪》的意境之趣和作者心境;分析景物描写,感受情景交融手法在文中的用处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充分真实且深刻地让学生理解张岱写作此文时“痴”的表现和缘由。听邓老师的课,你会为他的“换题解文”独具匠心的设计叫好;你会为他行如流水且不饰雕琢又张力十足的教学用语叫好;你会为他的精心提问和适时出现的知识支架叫好,包括他的题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阐释”部分,他引用《礼记》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古话,极为精准的把握与诠释了语文新课程理念,真正做到了引路和开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好的老师,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自身的思想灵魂、人格魅力,对人对事清晰、灵动且富有创造性的认识才是对学生深远影响的源泉。邓老师,一个有着柔软灵魂的谦谦君子,他做到了。
6号选手《深沉的母爱,生命的真谛—<秋天的怀念>情感探究》一课以三个探究题目串联整堂课:我们会怎么活?他们是怎么活的?我们要怎么活?既讲清楚了史铁生遭遇不幸后的真实心境,又引导学生感受到母亲面对儿子的自暴自弃选择的活法,进而鼓励学生寻找身边战胜困难挫折,活出生命风采的事例,达到培养学生顽强毅力、恒心,活成一束光,努力为社会、人民做出贡献的育人目的。
《“闲笔”实不闲—从<短文二篇>中的闲来之笔探诗人深意》以学生的一个疑问导入,开篇设疑又聚焦,从“闲笔”的概念讲起,以“闲笔闲不闲”到“闲笔有深意”再到“闲笔实不闲”,实在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授课者以《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否为闲笔进行深度开掘,让学生读句子,联系时代背景,关注题目,得出陶弘景之“闲”的深意,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也在老师一步步地朗读引导中掌握“披文入情,知人论世”学习方法的精髓。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教者鼓励学生借鉴老师的教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讨论后呈现,以把握苏轼之“闲”,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真正内涵。最高妙的是教者将两篇短文进行对比阅读,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更喜欢哪一种“闲”。意在通过群文阅读与对比阅读,在同与异的思考中,对学生进行精神品质和生活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培养。
在本次竞赛活动当中,很多教师看到了群文阅读的力量,如《苏轼词群文阅读》一课,将苏轼的《江城子》《定风波》《卜算子》三首词放在一起探究,感受被贬之后的苏轼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丰富又统一的思想内核。学生在老师的一次次引领启发中认识到“狂”“任”“孤”的一面,同时又清晰地触摸到近千年前那个即使一贬再贬仍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期待、满怀生机的大师形象。
15节课很遗憾只听了11节。但无论哪一节都令人流连忘返。《饮酒—探“真意”之妙》你会不知不觉跟随教者的讲述解“心远之味”,入“悠然之境”,明“真意之妙”,与陶渊明来一场“身近自然,逸兴壮飞”之旅。《泊秦淮—楼台笙歌中的哀乐愁》你会在教者一次次饱含深情的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调动想象与联想,运用教者提供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情不自禁“绘诗画,明诗意”,配乐读,悟诗情,痛定思痛杜牧的家国哀愁。《以理相连,以情贯之—语言要连贯》则让你在紧张的听课之余欣赏到语文教师玩转文字、刀砍斧削、调序添加的强大逻辑的魅力。《紫藤似瀑,生命如歌—品鉴<紫藤萝瀑布>景美意深》你会在“紫藤花开读书卡设计大赛“设计任务的开启中,随着教者欣然完成任务,花形、花美、花语,不光让你理解文章内容,更让你见到与藤萝一样充满生命力、奋斗不息的人的故事。“只见自我,苦痛难抑;再见天地,生命如何;眼见众生,怒放不息。”你会在宗璞的文字里寻得生命的色彩。
同课异构《湖心亭看雪》一课设计虽看似中规中矩,由朗读痴文入手,思考张岱的痴表现何处;再到赏痴景,思考景妙在何处;到悟痴情,情深在何处。三个有梯度的问题串联起整个课堂,“一字立骨法”聚焦一个点,让学生不禁随着教者叹息怎一个“痴”字了得,真正做到了“让学引思”。《散步》由一则“朗读招募令”导入,新颖且有趣。在读中理解感情基调,读出人物的特点,读出景物的情味,读出语言张力,提交一份满意的朗读作品。教者巧寻切入点,妙构学习支架,设任务驱动任务,化被动为主动,借朗读感知,以有声示真情,重语言实践,亦含英且咀华。《春望》设计者亦用“一字立骨法”聚焦“望”字,望历史,望春景,望感受,望情结,望思绪,以绘画的形式辅教学,勾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深入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结,进而鼓励学生思考和平年代的我们怎样表现爱国之情,自然生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听罢11节课,我有个深刻的感受,一个真正合格且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躬下身子,深入钻研教材,看到文字背后那一个个处在某一时空点上的柔软灵魂,用自己的智慧,无限近距离感受这些灵魂的有趣之处;同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抓住文章中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朗读中用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走进文章创设的情境,披文入情,知人论世,守正创新,熏陶学生性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整个课堂甚至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一定要有“三心”,立志成为“三家”。观摩这些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欣赏完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之后,我在想,最好的老师应该是自尊自信、展示自我、脚踏实地的人,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让教学秩序井然、充满生机,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毕竟踏地而行,行稳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