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79)
问:你能分辨出我的存在和你的存在有什么不同吗?
答:这也许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存在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然而我的存在与你的存在是相同的吗?我们无论如何证明不出这样的结论,我与你的区别,其实就犹如两个世界的区别。我与你之间相隔着世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再远的地方,人都可以到达,我却永远不能真正到达你处,我与你之间,究竟相隔着什么?
问:我与你之间可以完全相同,但却不能无限相通,这是为什么?
答:人与人之间,理论上是完全可以无限相通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比较,找不出任何本质的差别,甚至找不到任何排斥相通的理由,就如同一滴水与另一滴水的区别。但实际上,我和你绝然不同,生命观念使我和你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我与你常常处于你死我活的冲突状态。我与你的心理距离可以相隔两个世界,我与你的情感差异可以是天壤之别。其实,这世界上人与人的根本关系就是我与你的区别,我与你的关系决定着人间与世界的存在状态。任何我和你关系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同时意味着彼此的处境。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竭力调节和改变我与你关系的内容,在试着改善具体的我与你的关系,但对我与你的本质关系无能为力。在我与你这两个不同的心理立场之间,生活的裂缝已经形成了不可跨越的鸿沟。
问:每个人各自的心理立场是不是人之间沟通的真正障碍?
答:我与你的不同立场正是生命观念的产物,不同的生命利益导致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以,症结还不在于我与你之间的心理隔阂,而是我们不同的生命利益。利益不同就导致目的不同,目的不同就导致行为不同,行为不同就导致结果不同,结果不同就导致人的大不相同,人不相同就导致我和你不能相通。每一个我和你的隔阂就构成了人间的壁垒,人间的壁垒就形成了每个人的困难,每个人的困难就加剧人间的紧张关系,就这样形成了人与人关系的恶性循环。
问: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重构人与人的关系?
答:人与人本来并无理论上的界限,是人的观念制造了这种界限,实际上,就是生命观念和生存竞争促使了人的分离。我与你就是这种分离后的心理界限,事实上,只有我,没有你。我是什么?我显然不是指我的身体,我的认识、我的记忆、我的经验、我的精神情感和我的一切所在都不是我。我是意识的起点,我是感知的始点,我难道仅仅只在我身上吗?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我?为什么我会有我?你也会有我?你的我和我的我有什么不同吗?除了那些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内容,我们的我竟然完全相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我的不同表达,是我的不同位置的存在。你撇开那些变化的具象事实,每一个人的我都是我,你的我就是我的我,我们全部人都是一个我。我与你不同的只是那些被我们偶然建立的生活事实,我们放不下这些事实吗?这些事实能说明什么?所以,仔细一想,你为什么不是我?我为什么不是你?我们除了遭遇的事实不同,我们没有本质的差异,我你有别只是不同于所具有的生活事实,我们竟然于不自觉中做了生活事实的俘虏,这不是极简单的愚蠢吗?
问:概念中的你指的是什么?
答:其实你就是我,是遭遇了不同事实的我,是具有不同的认识、记忆、经验、思想观念和精神情感的我。你的遭遇和不同的经验对于我,全部都是宝贵的财富,你是我对于世界另一种体验的结果。不是吗?你就是我的另一处存在。当感知主义理论指出“他人即我”时,人们为什么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正在被生活事实所劫持,此时的他们不明白也不能接受另外的我的存在。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谁?而他人又是谁?他们看到的他人是一堆不同的事实的积累和不同立场的存在,如果摒弃了生命利益的概念和生存竞争的规则,他人为什么不是我的另一种存在?而这种存在又怎不有利于我?
问:他人即我,这逻辑通吗?
答:在物理上,他人即另外的人;在法理上,他人即我;在生存伦理中,他人即竞争对手;在感知伦理中,他人即感知对象。他人是谁的定义,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和遭遇。我们怎么看待他人,我们就怎么被看待。我处于我和处于他人,是完全相同的遭遇。为了弥合我与他人的事实差异,我们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方式来交换人的甲乙位置,不过只要人将他人排斥于自己之外,排除于自我生命利益之外,人的“我”就将永远处于分裂状态,人与人就将永远处于对立状态。而只要人的“我”进行自斗,人的自残行为就会导致人类的分裂与灾难。
问:是不是无论怎么看,生命伦理都是人类的祸端?
答:当生命、感知、物质在感知运动中存在,它们是一体的和合理的,但当人们把生命单独抽出来,并赋予其独立存在及伦理关系,这就荒谬了。生命的运行原理可以帮助人把握生命现象,当由此生发的生命伦理却误导人进入歧途。生命与生命本是感知对象关系,但生命伦理却将其定义为竞争生存关系,用竞争生存的方式来解释生命的存在,使人将存在置于非本质性存在的秩序状态中。在生命独立运行的逻辑中,人就只能严重地扭曲世界,并且误伤自己。本来的感知世界,被人解释为斗争的世界,斗争为了自己的生存,可生存下来为什么?人就哑然了。竞争逻辑看似解释了自然规律,可生存目的让逻辑运行戛然而止。生存没有目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满世界的生物都在沸沸扬扬的活着,活得精彩纷呈、气象万千的时候,人还陷在生存的逻辑里回不过神来:这么热闹的生命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