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如果你要取人性命,至少应该注视他的双眼,聆听他的临终遗言,倘若你做不到这点,那么或许他罪不至死,统治者若是躲在幕后,付钱给刽子手执行,很快就会忘记死亡为何物。
—艾德·史塔克 《冰与火之歌》
昨天大宝想吃糍粑鱼,让我处理。赶紧视频请教过老妈之后,把刚刚送来的那条草鱼从装满冰块的塑料袋里拎出来,放到水龙头下冲水。
一开始,我是拎着鱼尾巴的,忽然觉得鱼动了一下,仔细低头看看,发现鱼是超市里早已杀好的,想必是错觉。专心把它洗干净,放到砧板上,一刀把鱼头切了下来。看见鱼肚子还有些血污和内脏,就拿起刀一剜。鱼忽然蹦哒了一下,我被吓了一跳。再次低头端详,没有脑袋的鱼身子一动不动地躺在砧板边缘。
可能是没放稳,滑动了吧?
我暗自揣测,把鱼放到砧板中间,再次举起了刀…可是,那条没头的鱼分明又随着我的那一刀下去,再次扭了一下…我惊讶坏了,放下刀跑去卧室,告诉大宝这稀奇事。大宝说:
草鱼也这么厉害啊?
不过,鳗鱼更夸张,上次我做鳗鱼,也是人家杀好的,结果还是切一刀动一下!
原来她早就见过这事啊?看来还是我太四体不勤了…
回到厨房,我忍不住端详了一下放在砧板一边的鱼头,它一动不动,鼓着灰色的眼睛盯着我,我忍不住心里一激灵,不由自主地默默念了几句心经。然后定了定神,又看了一眼那死鱼眼睛,开始分解那条鱼。每一刀下去,鱼身子都会扭动一下,直到只剩下鱼尾巴那一刀,它才终于再也没有挣扎。随着一刀又一刀,鱼慢慢变成鱼块,我也越来越冷静,最后把鱼头也一剖两半。
整个过程中,我一会儿在想阿凡达里他们处理猎物时祈祷的场景,一会儿想起孟子那句“君子远庖厨”,一会儿想起艾德·史塔克在处决死囚后,教导他儿子的话语…
在把鱼腌起来时,我依然在困惑和挣扎,毕竟生命结束时的那血腥之气,对内心的冲击还是颇大的,但究竟是应该如孟子说“君子远庖厨”呢?还是应该像艾德·史塔克所说的那样,“注视他的双眼…以免忘记死亡为何物”呢?
本能的反应,是想要躲开,然而内心深处却觉得,自己不应该去逃避和忘记,死亡为何物……
翻看了一下孟子那段话完整的原文,原来他老人家想要说的,也是和奈德一样的话啊!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之前和大宝说起自己的这个困惑时,她倒直接,说孟子那句,想必是古时候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下特定的做法而已,不必纠结。就好像孔老夫子曾经曰过:
“不得其酱不食。”
那只不过是山东人吃大葱一定要蘸大酱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