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山西是一座文化古城,那里有全国闻名的旅游圣地----平遥古城,也有美丽古朴的乔家大院,更有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这些都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有着独特的魅力。
据调查发现,山西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120座,中国共有160座,山西占到了总量的75%;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有350座,占到全国的近80%;晋东南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80座,占到中国半数。
现存的木结构古建筑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其他各省只有零星分布。以山东为例,全省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是广饶关帝庙正殿,建于宋末金初,曲阜孔庙有金代、元代钟亭各两座,另外有博山颜文姜庙正殿和曲阜颜庙寝宫两座。有些省份甚至连一座元代以前的木结构都没有。
木结构建筑最怕淋雨。中国古建筑基本都是南北朝向,前檐屋顶向阳,后檐屋顶常年背阴,后檐的木结构更容易受到雨水腐蚀,屋顶出现渗水后椽子腐朽,继而屋顶坍塌梁架直接淋雨。后檐大梁淋雨后由于常年无阳光直射,不出几年就会彻底烂透。一架梁掉下来,横向联系的坊、串等会把旁边的梁也拽下来,从而造成整个屋顶坍塌。所以小面积的漏雨也必须高度重视,否则极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笔者在山西见到的几处完全坍塌的早期大木作,都是大梁在后檐根部断掉。
《三十年来山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调查保护纪略》公布山西宋金(12世纪)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中国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72.6%,引起各级领导和国家文物局重视,成为后来山西被列为文物大省的重要条件。“72.6%”这一数据在文物界甚至旅游界都为人熟知,此次新数据的公布无疑在山西乃至中国文物史上有重大意义。
至于山西地上古建为何留存之多?晋东南地区的特殊地形造成交通不方便,社会进展缓慢,再加上气候干燥,利于木结构留存,而且当地群众信仰气氛浓厚,最重要的、甚至是过去被误解的一点,那里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两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太行、太岳。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证明了共产党、八路军在战争年代对文物的爱惜,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典型的例子还有,在1942年抢救洪洞广胜寺《赵城金藏》,太岳区付出了血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北京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