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之前有道脑洞题:朋友的梦想特别不靠谱,要不要劝?
昨天,一个学姐要专升本考我们学校几乎最差的专业,我要不要劝?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真的不要劝。
01

目的不同,你想用太阳的光照明,而别人只想靠太阳取暖。
“学姐,其实这个专业,如果本科毕业学校不咋地的话,是很难就业的。”
“找工作当时是靠关系啊,我只是要个本科文凭。”
当朋友在做你看起来似乎不那么靠谱的事情的时候,首先真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将对方的想法判死刑。因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可能自己和朋友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同。
就好比,一趟旅途,你要睁大眼睛不想错过沿途的任何一个风景,理解不了别人一路的昏昏欲睡,可或许别人只想要最终目的地的抵达。
《组织行为学》讲述了行为和目标的导向关系,意思是说人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相信每个人在做出的任何决定之前,心中都会明确通过这么做,想要得到什么。
在选择劝告和不劝告之前,一定一定要搞清楚对方的目的。
02

不要把自己想象的多么聪明,而把别人都当傻子。
前段时间,初中同学来问我要在大学城开家日本料理店怎么样。其实我当然知道他想听到支持的回复。
《北平无战事》里,曾可达说了这样一句话: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就是以为顺承上意,阿谀谄媚的臣子一路仕途高升,而坚守正义,顽强进谏的人反而下场惨淡。
作为《北平无战事》里的悲剧人物,曾可达败就败在不能正确的理解“建丰同志”的“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关键是要用好。”这句话。与之形成对比的王蒲臣就显得情商高了很多。
剧中曾可达一味的怀疑上司重用之人是共产党,因此不能重用。可是他未曾想过,连自己都能考虑到的事情,上司会考虑不到吗?既然上司经过了重重思量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真的没有劝谏的必要。
有时候当我们明明知道,打击对方会伤害彼此的感情,顺应对方却难过心结。两者中做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前者而去坚守正义和对朋友的忠贞。但是我们敢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一定优于别人吗?
别把坚持正义和忠诚当成道德绑架,当成劝谏别人的理由,来遮掩错误。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给予对方更多的信任,相信朋友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过种种要害的。
03

每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就如同心中燃烧着的火焰。可是如果这火焰总是遭到冷水的洗礼,真的很难保障有天它不被彻底扑灭。
我们都是想当朋友追梦路上的神助攻,而不是理想的扼杀者,不是吗?
他问你:你觉得我这么做怎么样啊?其实是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想请你出主意。
而你,却从源头打击他,告诉他出发点就是错的。
她问我:能不能把你们专业的书借给我用用?就是想得到我在学业上给她点帮助。
而不是来听我给她分析,这个专业有坑,慎进。
当对方在做一件事情来找我们咨询的时候,其实多数情况下是想得到我们的帮助,而不是不看好的打击和充满怀疑的分析。
真切的帮助比刻薄的风凉话强,我们只需要给予朋友我们应尽的帮助和提醒就好。毕竟那是别人的事情,更是别人的人生。这样做,既没有为友谊带来危机,又实现了要帮助朋友的愿望。何必再臭着张脸告诉别人:你错了,你做的不对呢?
04
只要不犯法,朋友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劝了,而是要尽我所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因为,我知道朋友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反复思索的。
而我,是真的想当朋友追梦路上的神助攻,而不是梦想的扼杀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