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王同学的推荐下,分两次看完了这部将近三个钟头的片子,《一一》。
之前写了一篇《狗十三》的影评,说实话,写的时候憋着火(因为实在讨厌李玩这个人设,也不觉得这是部好片子),写完后发在知乎,被喷子喷得更火,不过也算明白为什么这部片子的评分这么高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很多人自个儿都特么还没活明白呢,就忙不迭的去可怜这个那个,大概是这样能显得他们自个儿,不可怜。
其实,谁又有多少资格去可怜别人呢。
《狗十三》的影评,是怀着不屑写的,虽然分三次才完成,却并无梗塞。这篇影评,你们看,都写到第四段了,还没入题。学生的作文要是写成这样,我肯定要批了。突然发觉,难不成我本质上也是个喷子,怀着敬畏心,写不出东西来?
还是胡说几句吧,边见而已。
我对杨德昌的印象不怎么好,是因为他对蔡琴的辜负吧。但电影看到十分钟,我就客观了,才华和道德,确实是两码事。影片从婚礼开始,于葬礼结束,每个片段之间都有关联,环环相扣。长镜头的铺陈,电影语言的运用,没有处理的真实背景音,画面中微妙的呼应…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懂得太少,不知道怎么填满这个省略号,还是说说人物吧。
按年龄说起。
洋洋
洋洋这个孩子,一直被女生欺负,不敢明抗,但背地里鬼点子不少。喜欢他和父亲在车上的对话:“是不是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半?你只能看到你的那部分,我只能看到我的那部分。”比如洋洋带到学校的气球,被诬告成保险套,老师自以为是的将错就错,知错后也不道歉。这也许就是孩子眼里的另一个世界,在这里,大人是主宰,规则都是他们定的。蚍蜉撼树,是可笑的不自量力。所以,洋洋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发声,而这些方式却又常常被称为“可恶且幼稚的恶作剧”。其实,不过是压制下的反弹罢了。
如果愿意俯下身来,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几乎全是屁股。
婷婷
一个众人眼中的乖乖女,成绩优秀,也有特长。因为自己的一次无心之失间接导致婆婆出事,从此愧疚到无法入睡。青春期的女孩,爱上了邻居的男友,在镜子前认真打扮的样子,是多少人曾经的影子。只可惜,到最后也只是一个备胎而已。
他可以陪你吃饭聊天看电影,也能给你很好听的表白,但他只会为了真爱的那个人,去不顾一切。
阿弟
为了公司新招募的美女职员,抛弃了交往十几年的女友,为了凑一个“好日子”,奉子成婚。婚后并没有和前女友断绝来往,经常会去“服务”一下。借了姐夫的钱,无力偿还。婚礼喜面都被前女友闹场,所幸最后差点煤气中毒死掉才得以复生。这是一个渣男,但我还是感动于他在育婴室外拿着DV拍孩子的场景。有影评说,杨德昌在这里巧妙的运用了玻璃这个元素,投射出两个不同的“阿弟”,有道理。
爱情可能有盲目,有作假,有龌龊,但亲子关系是注定的。能让渣男瞬间从良的,也许只有孩子。不过给渣男生孩子,风险极大。
云云和小燕
情敌关系,硝烟不言自明。只是两人都不是聪明的女人。小燕锋芒太露,喜怒皆行于色;而云云呢,拖泥带水不够干脆。她们的毛病基本是所有女人身上的通病:恶毒的嫉妒心,疯狂的劫夺欲,以及看不得别人(尤其是前任)过得好的病态心理。
虽说对错都是因为爱,但很多时候,放过别人,其实更是放过自己。
敏敏
一个有爱自己的老公,争气的孩子,美满的家庭,也有一份不错职业的女人,在某个晚上失声痛哭,因为她从每天对母亲的叙述中,发现了自己生活中致命处——重复。用她的话来说“为什么我可以告诉她的东西这么少?我感觉我每天活得像个傻子!”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茫然,每晚枕着枕头想: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又是一样的。长久的忙碌和隐忍中,人总会在某个时刻感受到心底如猛兽般咆哮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灾祸面前的泰山压顶,却丝丝缕缕沁人心脾,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于生活而言,融入,反之也是一种淹没。纳你于港湾的,也必将陷你于深潭。
简南俊(NJ)与阿瑞
这个人物在片中的戏份最多,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人至不惑,事业危机和家庭麻烦同时砸了下来,初恋情人又在此时出现。
不温不火,是这个男人一贯的表现,波澜不惊的外表下,他一直坚守着内心的原则:对事业的思考,对伙伴的守信,对家庭的忠诚,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开篇前,我就想花大笔墨来写他,可文行至此,却一时语塞。怎么说呢,他应该是这个世界千百万个男人的缩影:看上去事业小有所成,家庭风平浪静,可心底永远有一块不为人知的私域,那里存放着曾经那个最宝贵的自己:任性狂放,落拓不羁。可以勇敢的爱,也能决绝的舍。NJ当年失约于初恋的原因,也是大众化的,“没有人能让别人来决定自己要去做什么。”是的,当爱情和志愿相悖的时候,我们才会恍然,原来每个人的“最爱”,从来都是自己。
无可厚非。
阿瑞。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把每一次的表情都拿捏得极到位,于是向我们成功的展现了这样一个可怜可叹的女人:想爱而不得,被弃而不舍。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时间吧。”这样的交付,无非就是一个“等”。影片中阿瑞对NJ哭诉:“你不来,我只有继续等,因为我知道如果等不来你,我的一切就完了,我根本无法面对那样的处境…等,成了我唯一的希望。”多么卑微的爱,才会相信这种“无为之为”也能有结果。而一个存心要离开的人,又怎么可能等得来呢?NJ是理智的,也是自私的,感情中,永远有一个人随时可以轻易的离开,而这样的离开,通常都悄无声息。
但凡告知“我要走”的,都是希望被挽留的。
说到挽留,阿瑞在日本也表露出了这样的意思,哪怕离婚也在所不惜,结果又一次被NJ拒绝了。女人天生是不理性的么,想要什么就不顾一切,这样,真的不好。且不说能否如愿,即便是得偿所愿,事情就真的会像想象般顺遂吗。两个经历了不同世界的人,二话不说就既往不咎卷土重来,然后风生水起?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女人是敏感多刺的物种,爱得越深,要的就越多。长此以往,爱就成了反噬,于己于人,都是不愉快的。村上春树说得很现实:“我因为爱你,所以常常想跟你道歉。我的爱沉重,污浊,里面带有许多令人不快的东西,比如悲伤,忧愁,自怜,绝望,我的心又这样脆弱不堪。自己总被这些负面情绪打败,好像在一个沼泽里越挣扎越下沉。而我爱你,就是想把你也拖进来,却希望你救我。”其实谁也救不了谁,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义务。破镜重圆,本就是个理想境界,更何况重圆的代价是另外两个家庭的破碎。人们总是希望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却往往忽略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和好容易,如初太难。
所以,阿瑞拥着NJ表白时,NJ也抱住了她,却用手掌轻拍她的后背——“别傻了,我们,回不去了。”肢体,是最含蓄也最直白的语言。
我能理解阿瑞第二天一早的不辞而别,正如前文所说,真正的离开,都是这样的。
婆婆
影片中的一面镜子,或者一枚树洞。想想也是悲哀,我们只有对着这样的人,才有胆量说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自己都不敢直视的,那个自己。
一边站在道德或学术的高度去评判和指摘他人,一边,连真实的自己都不敢面对,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
推荐我看这片子的老王用“伟大”来形容它,不过分,也有人说,《一一》是杨德昌写给台湾的一封情书。纳须弥于芥子,正如老王所说,每个年龄段的人在这部片子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就是这样活着,经历着,成长着,收获着,也丢弃着,最终琴瑟和鸣,春江泛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