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完后,越发觉得《论语》有意思了,也越发觉得身上有好多问题了。
就拿“孝”来说,
孔子对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我就在想,比如孟懿肯定是日常生活中违背了礼仪,孔夫子在教育他不孝,他就问那什么是孝,孔子就说“无违”。后来孔夫子坐车,谈论起孟懿,孔夫子就说这个人之前老师违背礼仪,上次我把他收拾了一顿,他还问我啥是孝,我就没给好脸,就说了两个字“无违”,让他自己悟去。车夫急了,你说的这,是啥意思吗?孔夫子就举了个例子,父母生,服侍的礼仪都要做到,死后,安葬的礼仪,祭祀的礼仪都要做到。
那孟武伯是不是父母生病了,没有及时带父母去看病?
子游是不是供养父母是做给大家看的,私下却是恶语相向?
子夏有俩臭钱,给父母吃好喝好,但是脸色难看?
还有让我深有感触的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当时,可能有人很有疑虑,现在这人咋都这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孔子就告诉他,顶住他办一件事,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件事上他最在乎的是啥?他还有啥能隐藏的?
这个方法真的值得一试。
还有
子张学千禄的故事。多听别人的,有问题先保留,少说和事情无关的;多观察,发现有问题也暂时保留,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有些保守,但是有些道理还是非常适用的。比如,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先要思考、验证,然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去指出来,是不是比当场不假思索的说出来会更好呢?另外,做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把事情做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和中心意义不大的事情上。
疫情期间,每天都在单位值班,做防控,有些时候会觉得烦躁,读读《论语》,身心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