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解决矛盾中前进的,这句话突然想起来的,听起来就很哲学。
之前胡言乱语写了发呆和学习的关系,分出了他俩的矛盾关系只是表象而非本质矛盾,本质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消耗能量的事情。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在表象矛盾上认为发呆是破坏学习连续性的罪魁祸首呢?“呀,发呆就没法学习了嘛”,对!为什么他们在表象上显示出粗浅的矛盾关系?因为矛盾广义上就是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另外一件事件一定不能发生,发呆就没办法学习,发呆的时候浪费的就是本来要学习的时间,所以表象上就会出现矛盾。所以为了解决这个表象矛盾我上一篇从能量获取分析,每个人只要有适合自己的能量获取方式,在学习前让自己进入能量充盈状态,就能获得最高的脑力劳动效率。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只要规定好时间与任务,就不会把自己放到脑力耗尽不得不靠发呆来放松的境地。
到现在我想讲的还是没有讲出来,讲出来的还是比较粗浅,一个人,如果在认识自己这件事上无法做到入门,就会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导致沉默。诶!这个能写一篇文章,以后再写。
我觉得如果想要学习得好,就是要认识自己,这个认识自己,可以说是得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短处,而且是非常准确的理解,不能说我认为自己不能做某件事情,于是这件事情从开始到结尾我就全都不能做,我必须知道我能做到这件事情的那一步才真正因为做不了而停下。这样的自知之明我觉得是认识自己的一大途径,但是有时候很多事情实践起来困难,导致了自我认知上的马太效应。
我两篇文章写的其实都是跟之前的照片那篇一样,认识自己,“喔,尼采超人!认识你自己!”哈哈,这不是尼采的话,这是我的话。认识自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里的认识并不是指自己内心在想什么,而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义。说起这个,我其实挺讨厌别人说自己不被定义的,不被定义,说明他们甚至不被自己定义,是连认识自己的过程都无法忍受的人,这样如何改变呢,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要提升要成长,本质上就是要改变自己,一个无法认识自己的人又怎么正确改变自己呢?拉回来,对自己的准确定义,我个人的粗浅经验就是为了让自己给自己锚定一个信标,方便找到某一刻的自己,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性格之类的准确定义,知道自己每次学习能学多久,学多少,然后高效地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能量,然后继续学习,这就是高效率。这一切都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才行,这是才是学习真正困难的地方。
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认识自我对我来说有巨大困难与我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产生的矛盾。这个跟上一段的锚定信标找到某一刻自己是有关系的,下篇再写,这篇简书够长了,把控好篇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尼采写过:“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嗯,很贴切,愚昧到将认识自己的过程当成洪水猛兽,而对自己的认识一无所知,痛苦便如同喝了贪泉之后的贪欲一样无穷无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