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去参加一次行业内师训,收益良多。
某方的优秀To B培训师王老师用自己激情昂扬的姿态,讲授完一天的课程,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用心塑造了一个好老师公式=专业知识+课堂设计+幽默激情+榜样力量+学员管理。
本篇文章笔者想重点探讨榜样力量、课堂设计和学员管理环节的相关感受和收获。
1)榜样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五、六年前参加的一次工作坊,名师也诠释了类似的公式,让人记忆犹新。
这个榜样力量和学员管理是很多老师经常忽略掉的。殊不知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
比如你自己能倒背如流整本书,学员可能平时搞定一篇文章都犯难,那么他可能受到震撼冲击,会在不自觉中受到影响,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会向你看齐。
那么,每个名师的特质其实是有差异的,跟自己的人格特质有关系,这个需要你去通过借助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反思进行提炼,比如周围的朋友对你的评价特质概况为:幽默、亲和、睿智。那么,你就需要在培训中把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增强人格魅力。
2)课堂设计
培训的当天晚上,直接进行赛课点评、实战模拟环节让人更深入理解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有优秀同行全英文自然流畅地授课,并且运用了多媒体、场景化和多元提问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确实展现了这个老师的扎实功底,但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王老师一阵见血指出:相关性不足。
导入的内容和主体讲解的内容看似相连的,但并没有进行从已知到未知的引导,逐步递进,整个讲解的内容成散状的。
这点许多老师都会犯同样的毛病,自认为自己教学步骤都有,上课氛围也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个中原因就在于整个流程没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课程内容有东一棒子、西一锤子的感觉,学员听完课程,可能觉得老师不错,但是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教学其实是失败的。
整个课程流程的设计核心逻辑要紧紧围绕“知--考--练---难”进行层层递进, 要让学员在其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就感--挫败感--成就感”,包括课堂互动都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都需要注意细节体验差异,这样才能收获感强。
3)学员管理
整个第二天的培训都是在谈学员管理这个部分。公校里大班教学,关注学生度不够,这是培训机构存在的价值意义。
那么,机构到底如何帮助到这批缺乏关注度的学员?
很多老师一上来就希望学员在行为上改变,从而提升成绩,取得进步。却不知一个人的改变得首先是态度、观念上的改变。
这点不调整,再多努力可能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一个老师一开始就更多应该关注学员的整个学习认知状态,去通过观察、了解和交流,不断探究学员的内心,抓住他们的痛点,做到真正激发兴趣、提升信心。
这点大部分机构和老师都忽略了,大家都只关注怎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家长反馈,却忽略了受教的主体是学员,学员才是你真正需要费尽心思去深入了解和高度关注的对象。
作为一个老师,能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孩子怎么可能不喜欢和信赖你呢?一个孩子喜欢和信赖一个老师,能不努力去学好吗?
为此,某方也进行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老师们持续反馈进门考,记录孩子点滴进步、通过幽默和激情授课,激发兴趣,提升信心等。
他们秉持着“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我陪你做什么”的理念,陪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很多努力真的是超出想象,比如说学员错题归纳整理,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回顾。他们却完整地归纳、分析和点评,然后让孩子去摘抄。这样学员没有理由不做,老师都做到这份上了,孩子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真诚,也不好意思不去做。
总之,一个老师想成为名师,要做多维度方向上的综合努力,系统化提升教学水准,才能不断跃迁迭代,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