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不不不不不热
今天本来不打算更文,忽然看到了许嵩的这句歌词,莫名想写些什么。
其实对于死别,我没有太真切的感受,因为我还尚年幼,也可以说是幸运,所幸身旁所爱之人仍生龙活虎,抑或健康安然。
对于这个话题,有的时候我也暗自感叹:好害怕你就这样忽然离去,到时候我可能没有能力应对吧。
忽然想到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虽说自己也经常把这个字眼挂在嘴上,可是从没有希望它真的实现过:你不理我的时候,我就认为你死了。
从没有真正经历过死亡,倒是道听途说,或是旁听侧击过一些。村子里有些人,不知不觉就老了,就走了。小时候出于好奇总会跑去看,喇叭唢呐奏响四方,鱼鸭猪肉摆满厅堂,以为那闹哄哄的场面和婚庆喜宴一样令人欢喜,也会好奇为什么有人会哭的那么伤心,明明有那么多好吃的。
后来长大后再也不爱热闹了,孤僻的像是闭关修炼的尼姑一样,人越多的地方越孤寂。想来那些已经逝世的人,也不愿意离去之后整日耳边仍不得清净吧,不过仪式还是要有的,毕竟是儿女的一点孝心。
毕竟,那至亲就再也回不来了,于每一个儿女来说,这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或许悲痛会被时间风干,但是生命的缺失是永远无法被填充的,那个人也是再不可被替代的。
人老了就会离开,这是必然规律,像叶子在秋天离去一样,这是它们的必经之路、必然命运。人是带着使命出生的,这一生就是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享受,年轻时吃一点苦,老了就可以享乐了,这样在离开的时候也不会那么遗憾痛苦。
一个生命的离去虽是令人伤感,但更应该在悲伤过后继续坚强,你有自己的使命,过分沉湎于过去的人是无法获得重生的。或许我只是个很好的说客,我们每个人都是劝别人的好手。
终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一次次地重复前人走过的路,从始到终,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但是如果起点与终点是固定的,至少我们可以在沿途铺满鲜花。
谈到死亡,就难免想到死亡过后。苏轼大概是个情深的代表了吧: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对亡妻的哀悼令每一个人动容,令每一个有情之人羡慕,令每一个有感之人悲恸。
对逝者的思念无非两种,对亲人,对爱人。至于朋友,就是亲爱的人吧,介于亲人与爱人之间。其实爱人最后也就成了亲人。患难与共的人、出生入死的人,相濡以沫的人、相敬如宾的人。
暂时困于情爱之间的人,也没有必要过分纠结,因为死生面前,都是小事。
我们也总能发现,死亡,对于活着的人好像都是一场浩劫,这样看来似乎死去的人还幸运些。
哀思,是留给活着的人的,去凭吊,去追思,去祭拜,去传承。去用声音、用文字、用泪水、用行动去和逝去的人告别、叙旧、话沧桑。
这样的传统是在告诉亡者我们仍活着,我们在代替他们继续生活着,继续奋斗者,继续战斗着。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魂。
这是一个人需要的,也是一个家族需要的,更是一个民族需要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柳絮纷飞,点点细雨,是离愁,是相思,是呜咽,路人挎着竹篮带着纸钱,江边泣孤舟之嫠妇,坟前余音袅袅:
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