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1

作者: 这里说求职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18:11 被阅读0次

    新能源汽车的话题热度一直很高,而且随着众多资本力量的推波助澜,有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也很高,那对于职场中的我们,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是一个值得等待和挖掘的风口,还是一场只属于资本狂欢后的泡沫盛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中的求职发展,其实新能源汽车的本质也还是一辆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最大的改变就是动力总成系统,其次因为可供设计的空间更大和电气集成化程度更高,所以更能承载未来我们对于智能辅助驾驶、车联网等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而且作为新能源汽车自身的无污染物排放、噪音低、能效比高的优点也非常突出,而且可以带来更好的驾乘感和更低的维保费用(排除电池,当然,现在这个说法有点无耻,毕竟有的车型电池现在占到近1/3的整车成本)。

    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瓶颈期出现,很多资本也开始进入到互联网汽车领域,包括我们熟悉的造车新势力,传统的整车厂也整合自身的资源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发起了冲锋,所以我们平时聊的比较多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包括整车电控、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与传动系统等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电制动、电转向等辅助技术,这些都是系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而其中的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些技术中,目前最急需突破的就是动力电池了,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很多,如果不考虑电池成本,单纯从每公里的花费上看还是要比传统燃油车友有明显优势的,电能的利用率也比传统燃油车高很多,但是电池成本高、充电时间长、能量密度低、安全性能不够理想也是很明显的四个缺点,所以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to C端销售的最大两个因素就是里程焦虑和可靠性,而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动力电池系统通常优动力电池组件、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器、高压控制盒、充电口等组成,而现在最让资本揪心的就是这个动力电池组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包,其实就是包括电芯模组、热管理系统、BMS系统、电气系统、封装结构等等,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能力密度低,充电时间长和可靠性不够理想。

    其实新能源汽车,也不仅仅就是指纯电动汽车,还包括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混合动力其实是一种在当前技术迭代瓶颈下比较理想的过渡方案,而燃料电池则有可能是另一种很有前景的动力形式,比如以氢作为燃料,同样非常环保,而且燃料电池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性好,寿命长,但是氢的储藏非常难,而且加氢站的建设也是个很麻烦事情,所以甲醇燃料电池这方面有优势,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渠道进行能源补充,但是同样有一定污染气体排放,而且系统的改造成本比较高,其实难以挑大梁。所以就看哪一种技术率先出现突破。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在完善过程中,加上充电设施的基础建设还比较滞后,售后和第三方市场的服务还没充分建立,暂时还无法替代传统燃油车在出行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现在随着车市大背景不景气和国家补贴力度的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开始出现理性的优胜劣汰。

    那么我们直接求职新能源车企的优点缺点又是哪些?

    新能源技术的上下游产业或供应商是否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呢?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新能源汽车还是国家比较支持的一个行业,毕竟这可能是汽车领域中国离核心技术弯道超车最近的一次机会,虽然补贴逐渐在下调,但是后期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市场导向上都会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

    其次,新能源汽车更高的电气化集成度、更加充裕的设计空间,为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可以承载更多、更具科技感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但是有时候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晚一步就失了先机,早一步又成了烈士。

    所以如果从平台上面来看,还是建议优先考虑选择母集団公司,因为现在虽然很多整车厂都成立了新能源公司,但是新公司虽然薪资待遇上面也还不错,新成立相对各种体系和培训上面都不是太健全,而且风险性也有一些,一般加班也会更多一些,毕竟流程很多还在梳理,所以如果是能够选择母集团公司的话,还是建议优先选择母集団中强势的公司。

    其次,在岗位上面,也有了一些之前属于非主流的岗位方向,但是在当下有了很好的技术基础,这些岗位其实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薪酬上探的跳板,薪酬其实是一个由雇主决定的, 如果这个行业的平均薪酬就是这么高,那么行业内企业的利润再高,也只会作为研发投入或者新建产业基地等等,不太可能进行普惠性的涨薪,这个跟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有关,但是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方向,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强势的介入,虽然在里面工作加班是比较凶,但是薪资待遇跟互联网行业也是对接的,那么就带动了相关人才待遇的普涨,这也是为什么整车厂在招聘相关计算机、电子人才的时候,也会有侧重的把薪酬开的高一些,不然真的在行业内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如果你对于软硬件技术不排斥的话,选择车联网、智能辅助驾驶、三电系统等技术相关的岗位,肯定会比传统汽车技术岗位的薪酬成长性更好一些。

    而且之前有很多朋友质疑合资车企的研发岗主要是做一些供应商管理的工作,缺乏核心的技术和正向研发能力,但是在汽车电子这块,毕竟海内外起步的差距没有传统汽车技术差距那么大,而且中国也有着很好的互联网基础建设和应用经验,也就倒逼了这些合资车企的车型在中国的市场化应用中,反而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个性化需求,给本土化研发团队开放的研发资源和权限也相对更多一些。

    诚然,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供应商,给一些传统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我以机械结构工程师为例,其实传统的底盘、汽车轻量化、NVH方向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稳健的,但是也有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比如电池包PACK结构设计是在新业态下升值的岗位,虽然加班很厉害,但是岗位的待遇其实比较一些传统家电行业等等大件的结构设计还要好。

    当然也要考虑到以后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行业成熟稳定以后要能够守住一席之地就不是简单的会做个电池包封装那么简单,还是要深挖岗位的成长空间,多提升一下自己的仿真能力,往往对经验要求高的岗位会比体力要求高的岗位,在年纪大了更有能力应对职场危机。而要想真正入仿真的关,软件操作只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平时下班以后自己也要多结合项目练手,多跟结构测试的人员对接,了解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准确参数,对于仿真的原理要花时间吃透,不同的本构方程的区别也要弄明白,然后你仿真的对象,肯定不能只停留在手册里,对于电池的基础属性、热属性、结构属性、加工属性等等,要建立起自己的系统了解,这个是你不管跳槽到哪里,誰都带不走的东西。

    前整车厂、互联网行业职场大叔,现高校教师

    关注我,更多职场干货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2-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xt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