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内容比较特殊,是我昨晚和小伙伴们一起沟通时产生的一些小思考。起初是讨论职业困惑,但是很快楼就歪了,哈哈哈。明显小伙伴更对困惑中提到的抑郁情绪有兴趣。
故事的起因,从问一个问题开始。
小A:“问一个关于自己严重抵触去公司上班的职业问题,我想听听不同角度的解答。谢谢”
沟通是以随便聊聊的形式。如果认真的回答起来,微信的形式是不合适的,毕竟这很严肃的问题,需要面对面或花大量的时间以邮件的方式沟通。
小A:“我之前在得到武志红的公号付费测试中,测试的是重度抑郁。这让我有点惊讶,我自认为是中度偏上的。所以我想到,是不是这种一直以来的抑郁情绪导致的我严重的上班抵触情绪。那应该从哪方面入手解决呢?而且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那我还有没有其它能帮助自己的方式呢?”
— —
App的测试并不是完整的,更不是结论,它可能会让你有心理负担。
积极、正面、相信美好、让自己充实忙碌......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要对自己有负面心理暗示,否则容易进入心理暗示恶性循环。不反感出来参加活动的话,可以来多和小伙伴出去互动。
— —
很多人对抑郁的认识,会认为它是跟精神病差不多,并且羞耻于看心理医生这种行为。
— —
关于武志红
这么说吧 首先必须肯定武志红这个人的能力,他是科班的专业心理学讲解者,很擅长讲故事,但是并不是面向大众的,不同环境下的人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可是他的故事里只有一种解释(什么解释?),所以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可对于有一些认知的朋友反而看他的言辞和语句不舒服
他属于精神分析学派,这个类型是绝绝对对不要自己单独一个人去从零开始认识的,因为过于的自我和主观,同时还会忽略很多方面像价值观之类的,如果你自己0基础,那么你很容易看完后感觉自己一身都是问题
— —
我以前有轻度抑郁,不过摆脱得很轻松,我个人建议你不要去找自己抑郁的点在哪,因为你找到已经很难,找到后面对更难,我当时喜欢动物,然后我每周都去猫咖坐半天甚至一天,撸下猫,看书,听歌,后来开始健身,然后慢慢加事情来分散自己注意力,然后不知不觉找到了抑郁的原因,可是面对的时候我已经不抑郁了。想办法融入到关系中,确实是一种好的方式。
— —
我个人的理解是,就像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一样,抑郁情绪也是这样,接纳它,好好活,不一定非得要天天想着快乐。
— —
生涯咨询、心理咨询、教练,这是几个不同的领域,同时也要视具体情况。 涉及到身心健康类的检查建议专业机构来做,自诊不一定精准哦,可能带来没必要的烦恼。
— —
我是这样想的:生涯咨询和心理咨询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助人改变。自诊确实是不完整的诊断,还需要专业的人通过和来访者沟通,分析最后结果。
而且结果只是一时的,人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
只靠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属于自我探索。能通过这种方法走出来的人,不超过20%
我个人觉得,精神分析更偏向于哲学。积极心理学更偏向于科学。这只是类比。
— —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回事~
— —
更准确的说,自测只完成了一部分。后面还有一部分,就是和专业的人沟通。
可以这样想:自测是老师发给你的试卷,你做完后,老师会翻阅查看,然后要和老师一起分析试卷。从而给自己的这次成绩打分。而成绩是对过去的检验结果,并不代表未来。
有一部电影,好像叫《危险关系》,讲的是弗洛伊德与荣格,还有他一位女性来访者的故事。
最后荣格经历重度抑郁后,走了出来,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只有受了伤,才有可能对自己顿悟,因为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同样的,理解世界有很多不同的视角,这也使得产生了很多艺术形式。你选择接纳哪一种都可以,同时也要尊重其它艺术形式。
— —
埃里克森教练的创始人 就是学习积极心理学,也称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家。对于普通人而言 学习教练或个体心理学更适合。
— —
你为什么叫童话呀?
从意识层面讲,这个名字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随便取的。后来叫着叫着就跟我这样了。可能因为童话这两个字容易打出来所以大家就会叫我童话。而且童话在很多人心中,寓意美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童话这两个字,误认为我是女生······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只有男人才爱骗人 哈哈哈
— —
如果经济不允许可以试试公益性的咨询。
你有权知道咨询师背景,以及咨询师不能在咨询中表达个人主观观点。
因为咨询师是个观察者,反馈给你他观察到的你的一些情况。
心理咨询事务所一般都有公益的咨询。
欢迎你在文章下方留言,谈谈你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