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难吗?自律有多难?
仁人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年前非常喜欢过一本王潇出的书《三观易碎》。
王潇的父亲对她要求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从小被要求事事做到最好。
十三岁的时候,妈妈送她一本打卡笔记本,她把要完成的事情一项一项列明白,每完成一项在后面打对勾,从此养成了打对勾的好习惯。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她住在学霸表姐家,看到表姐夫妇有规划且自律的人生日常,更看到表姐的计划本,具体而清晰地规划未来,十年、五年,以及今年、本月、本周的目标、任务的时间安排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而且不折不扣地按计划执行。
表姐与表姐夫计划与执行力深深影响并打动了她,她开始照着他们的样子做起来,一做就是十几年。
23岁那年,她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从小是三好生的王潇顺利进入央视,担任《整点新闻》主播。
之后,她从央视离职,加入美国安可公关顾问公司,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与同学合伙成立创业工作室接公关策划案子。
三十岁那天,王潇写了《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网上疯传三百万次,后将帖子写成书。
她从来没有试过写书,但一旦开了头,就稳稳地坐到书桌前,白天处理公司事务,夜晚写书,插图,这本书一经面市就成为畅销书。
重要的是王潇在自己规定的截稿期内,没落下一次旅行休假,并作为志愿者去四川灾区学校支教一周。
有人问她这种精神是怎么练成的?王潇说靠自律。王潇说自律是手段,不是目标,目标是自我实现。
也是王潇,在她的《趁早》书里讲过一位叫婷婷的同学的故事。
婷婷睡在王潇的上铺,和她同一届入学,中国画专业。婷婷每天吃完早饭就躲进画室,一画就是一天。
婷婷画画的时候,会维持在一个位置很久,站累了就坐着,坐烦了再站着。除了手臂握了笔杆蘸了墨汁慢慢移动,根本就是静止画面。
只有西窗射进来的光线,越来越斜,渐渐变成金黄,婷婷去开了灯,又站回那个位置,再拿回笔杆,蘸一蘸墨汁。
当大部分人都开始忙碌起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婷婷还是画画,完成的作品挂了满墙。
春去秋来,婷婷的生活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有画嗨了的迹象,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研究生的最后一年,婷婷开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一口气卖掉了十几幅画。
当大部分同学都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婷婷还在画画,还坐在那儿画自己的瓶子。
婷婷爱画画,雷打不动坚持画画三年,只有热爱可以坚持。
毕业后的婷婷做了职业画家,各种画展接踵而至,画越卖越多,展览越办越好。
艺术家不需要自律,他们一天画十几个小时,足够热爱,自律对他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对于王潇,通过自律,一点一点形成习惯,练就了成为人生赢家的本领,而对于她的同学婷婷,自律却是因为热爱而产生的。
也喜欢央视主持人董卿每晚在卧室静静的看书一个小时的好习惯。
曾经听过这样的叙述:你的骨子里浸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当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穿着一袭白衣款款而来的时候,那飘逸的衣衫中包裹着的是从小被《红楼梦》,《简爱》,《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浸柒过的不羁的灵魂。
读书对于董卿是中学时代父亲对她严苛的逼迫,是每个假期母亲对她提出的必须读完好几册名著的高标准。
那个时候对于她是难的,但当她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洋洋洒洒和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的时候,古今中外,诗词歌赋,信手拈来⋯⋯那个时候,读书带给她的喜悦油然而生。
自律对她来说就不是难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她从自律中找到了快乐,得到了满足。
有的人觉得自律很难,有的人在完成某些事情上觉得自律很难,不能一概而论!
我认为自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做到自律相对要简单一些。
那天陪朋友六六去办理他父亲去逝后银行存款查询事宜,特别喜欢运动的我们俩走的很快,边走边聊,聊到写文的事时六六忽然停下来问了一句:你每天那么忙还坚持写文,累吗?
我将右手贴在胸膛的左上方,郑重其事地做了个问心的动作,同时微微笑着问自己:累吗?
身旁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在不算宽阔的路上行驶,抬眼看看道路两侧槐树枝头黄澄澄金色的叶子,自信满满地答道:喜欢就不累!
"是的!"六六肯定地回答道,从六六回答的语气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友人的感同深受。
六六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职工,年薪十五六万,一个女儿已成家,爱人在省级医院工作,按日常来说,他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然而他却在邻近市区的村庄租了一块很大的菜地,每到农忙的时候他就去,你只要这边一下班他就去那边忙活。
你给他打电话,他总是在地里干活呢。夏天皮肤晒得黑黝黝的,我们笑着和他说,都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了。
种下的菜自己吃不完,明知道自己吃不完,然后就开着车东家西家朋友邻里挨家挨户的送。
嘴里还乐呵呵的说,尝一尝咱的不施化肥的农家小菜。
这大概就是喜欢吧,因为喜欢不觉得累,因为喜欢收获的不仅仅是农作物,还有一份成长与收获的喜悦。
是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因为喜欢所以开心,开心地做自己要完成的事情整个过程很是享受,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终点,那些时光自律是由心而发的,一点也不会有难的感觉!反而是完成之后很有成就感,幸福满满!
我的写文与友人六六种菜的经历大抵是相同的道理吧: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自律就不难。
反之亦然。如果不喜欢要强迫着去做,那自律当然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正比如小孩子的练琴。当今社会,人们衣食无忧,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大抵就要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
有许多的家长把希望寄托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于是一个个琴童在父母的高期望中出现了。
年纪小小被父母逼迫着练琴,对于大多数没有激发起兴趣的孩子来说,每日练习钢琴的时间总是那么难熬,往往手指在琴键上,心却跑到了院子里小伙伴儿嬉戏玩闹的地方。
这样的学习过程很是煎熬,效果也非常不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要说让孩子形成自律,就是一个大人也很难做到。
这个时候,我们说自律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
那你一定会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兴趣,但是有些事情虽然没有兴趣,你也要去做,你也需要去做,这个时候如何做到自律?
时下比较流行的一本书《5%的改变》,作者是李松蔚,诙谐的语言,分享了作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精彩观点。
李松蔚认为,人生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我们愿意去尝试,去改变,那么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契机。
他提出了“5%的改变”的理念,鼓励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逐步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人生的蜕变。
书中提倡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努力。
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比如调整作息时间、改善饮食习惯、锻炼身体等。
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实际上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逐渐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更加充实。
即所谓每次满足一点点,逐步让需要改变的事情形成一种习惯,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发展,这个时候靠的是自律。
每次改变一点点,即百分之五,这样让自律做起来简单一些。
当我们有5%成功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能够形成习惯,我能够做到自律。
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习惯,我们就真正的能做到自律,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
这正如我们写文,一开始写100字,后来成了500字,再后来800字,再后来2000字3000字,字数一点一点的增加,写文的能力也一点一点的增长,自信心由此而增加。
或许,不!是一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十万字二十万字的小说也会蓬勃而出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些人,有些事,在一定的年龄,自律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
比如说,年轻的时候很爱运动,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关节呀!身体的各个方面呀!承受能力都有了局限。
这个时候如果你强行自律,说我每天还要跑个五公里,十公里,那你的身体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自律就起到了反作用。
因此,千万不可以太为难自己,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自律难吗?我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律就不难。
人生至多百年,为什么不去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做呢!
自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了自律,人生从此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