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像极了《深夜食堂》里的一幕:
白领们下班后,来到街角的一家料理店,坐下来边吃边聊,偶尔也会和做料理的师傅交谈,也许只是身边的一些小事,却足以温暖人心。
拖了很久终于写的一篇,
有一些比福利更重要的事
这是一家才试业一周就被一众美食KOL推荐的天妇罗专门对,顾名思义,只做天妇罗一种料理。
在如今这个时代,不少的店都恨不得自己可以做个中西全餐出来,而这家店却只做一种?
这是噱头还是一种信念的执着?
我想敢于用师傅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店,不会是只为了哗众取宠。
听到天妇罗这个词,恐怕不少朋友和我一样,第一直觉反应都是“啊,容易上火啊”。
一直以来,对我而言,天妇罗似乎都是日料里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角色——以炸物的形式呈现,总让人感觉也许用的是不新鲜的食材吧。
其实这个误解也许是因为肠胃敏感,对平时太多餐饮制作的不放心导致的吧。
撇开爱国主义不谈,对待饮食上,日本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对食材的用心。
必须是严格挑选新鲜的蔬菜和刺身级别的海鲜肉类;根据现代人饮食习惯而调整使用的芥花籽油,不含反式脂肪酸,高温调至186摄氏度左右的油温以保证色相;以中国的小麦粉为主,按照特定比例混合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冬季小麦粉而成的天妇罗粉,因为冬夏两季所产出的小麦粉质量会有不同,所以混合的比例也需根据每个季节作出特别的调整。加上质量稳定的冰纯净水和鸡蛋,搅拌成淡淡的鸡蛋水面糊是为“衣”,裹在食材之上,既要薄透又要均匀。
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极致的口感追求。
就连盐,都要分食盐,紫苏盐,花椒盐和抹茶盐四种口味。
所有的食物都是下单后才制作。师傅要根据天妇罗鲜炸的声音和筷子的触感,来判断食物炸制的速度,因而如若没有一心一意的研习这种料理,恐怕是很难做出口感酥脆轻盈如羽的天妇罗。
开放式厨房,厨师可以根据客人的进食速度来调控出品速度,即使是这样,店里也没有过多的油烟味道。
每一件天妇罗,都必须要由师傅亲自为客人呈上。
店长看到我们拿了相机出来,特别跑过来叮嘱说,先吃,不要拍,冷了影响口感。
当然,作为日本人的他中文说得有点崴脚。
这些微小的细节,无一不体现着天妇罗人的坚持与执着。
匆忙时可以来一份定食,每一种食材都有一件的套餐,就着酱汁,正好下饭。
饭是日本大米,圆滚滚的那种。
要是约上三五知己,也可以单点自己偏爱的食材,长条的海鳗和大虾,都是我的favour,咬一口就知道,都是刺身级别的食材,经过高温油炸,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味道,外皮薄如蝉衣,里面新嫩多汁,正是体现出极致的【职人技】。
而天妇罗的另一个关键细节,就是蘸汁。
一份由味霖、酱油、糖等和萝卜泥调制天妇罗蘸汁,可以为食物增色不少。
这时候,没有什么比一杯朝日生啤更适合了。
明明已经品尝了不少,却还是意犹未尽,大概是最高的赞评吧。
【后话】
一开始知道要去吃天妇罗,我是拒绝的,本身就不爱炸物(容易胖容易胖容易胖)。
但美食达人们都去了,总得跟风试试,没想到满心欢喜。
在这里,能感受到的,不但是对食物的极致追求,更是对事业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极致追求。
我的推文时常以《汁吃詩》作为美食栏目分类,除了是因为发音念着好玩,更是因为欣赏以食物做出诗意的料理态度。
而这家店,当之无愧。
又及,
拖着这篇稿很久没写,主要是因为想写得深入一些,但好味的食物,在我笔下,大多都变成了“真的好好好吃哦”。
有一句老话是这样的,不忘初心,放得始终。
我想无论是什么事,只要自己认为值得,就必须要好好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