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提到父亲,都是深沉的、厚重的、父爱如山之类的形容词。一直以来都想写写我家老徐,但又有点不知从何写起,像很多中国传统父亲一样,他是睿智的、包容的、伟岸的,但又是幽默的,逗趣的。
老徐总是号称自己是个“文化人”,是啊,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让他成为了一个民主开明而又博学的父亲。不知从何时起,家里的报纸一日都没少过,隔段时间不清理就堆积如山。大概是想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老徐特别喜欢读书看报,我有时都自愧不如。他是家里的幼子,大姐可能比他快年长二十岁,在老徐刚刚高中毕业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也是一大把年纪了,所以他离开了学校,用还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但是他学习的愿望从未泯灭,也把这种愿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了。有一次听妈妈说起,很多年前老徐路过武汉外国语小学时喃喃自语:“要是我家孩子能来这里上学就好了。”是啊,他想用他最大的力量给我们最好的教育。似乎这也是我高中之前换了好几所学校的原因吧。小时候,老徐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带些包装精美的童话书。记忆里,老徐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在他的背上,怀抱中,听遍了四大名著,甚至白雪公主。小时候,他在前面走,我走不动了就撒娇耍无赖,他总是用讲故事来诱惑我,所以他在前面一伸开双手,我就又扑过去了。记忆里老徐诱惑我的事情太多,印象最深的是他教我游泳,这哪里是教喔。大概只有十来岁,个子太矮,总像树懒一样扒在老徐身上,不敢去水深处。然后老徐就抱着我去水中央,说保证不松开。结果,果不其然地把我扔到水中央,让我在哪里瞎扑腾,等我被淹的差不多了再把我捞出来,每次都哇哇大哭,但这样搞了几次后,竟也莫名其妙地学会了游泳。儿时,关于老徐的记忆都是在夏天,他在武汉工作,不经常在家,但是夏天的时候,回家了就带我们出去玩。抱个卡车的大轮胎,大盆,把盆子放在轮胎里,然后我们坐在盆子里从河里的上游一路漂下来。依然记得那条落日余晖下波光粼粼的小河,羞红了脸的晚霞,偶尔游过的几只鸭子,以及回荡的欢笑声……
小时候对于老徐的印象更多的是严厉的,是啊,小时候老徐对我们非常的严厉,尤其是学习,也没少挨过打,家里的几个小孩都怕他。可是,大概从上中学起老徐变的温柔了,也变得有趣了。后来听老徐说,“你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性格,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严厉了。”后来去了外地上初中,每周回家一次,经常看到老徐跑大老远来接我。关于初中,还有一个场景至今印象深刻。老徐把我送到了外地一所升学率很高的中学读书,很多家长也都挤破了头把孩子送进去,报名那天,我站在旁边,看到老徐拼命地挤在那群疯了似的家长间帮我领饭盒,那个场景至今印象深刻,就想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一样,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令人动容。后来上了高中,老徐也在家附近工作,我也在家住,天天见面。然而每天上学时他都在阳台上冲我挥手,然后用他的话说像嘱咐狗儿过年似的对我说:“丫头,路上小心,好好学习!”语气里丝毫没有压力,全是幽默与关爱。老徐是民主的,后来高考了,我要去哪里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他从来没有把他的意愿强加给我,甚至后来考研,我要到江南来看看,他都没有阻拦我,只是让我做决定。他就这样远远地看着我走每一步,我也知道他对我的担心,也希望我能留在他身边,但是他能忍住自己的愿望让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也知道,只要我回头,他永远在那里。考研那段时间,他担心我压力太大,总是调侃地跟我说:“考不上就回来,我给你买套房子或者门面,给你开个诊所。”
不知道从何时起,老徐对我的称呼,从“丫头”变成了“宝贝”。我都这么大了,每逢儿童节,肯定会给我发信息,“宝贝,宝贝”地叫着,满是宠溺,仿佛在他那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每次跟他聊天,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满满的宠爱,也或许应了那句老话“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
老徐也是幽默的,这里就不得不提他跟我们魏女士的日常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时不时地秀把恩爱。老妈姓魏,老徐就给她起了个昵称--“魏小鬼”,后来直接小鬼小鬼地叫了,后来连我也跟着喊“魏小鬼”了。
酒足饭饱后,老徐隔着透明玻璃杯看着我们魏女士。 “你看什么呢?”
“看你啊,我的眼里只有你。”
诸如此类事情时常发生,有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都受不了,当然,他们也无视我的存在。老徐不管去哪里,总喜欢带着魏女士。而我每次回家,不管多远,老徐都尽量来接送,于是便经常有了老徐载着魏女士来接送我的情景,而且车上肯定会有些小零食。
关于老徐的点点滴滴感觉永远都写不完,您隐忍、付出、伟岸,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但您又是风趣幽默的,绝不苦大仇深,纵然青丝开始斑白,眼角也爬上了皱纹,皮肤变得黝黑,岁月也毫不留情地在您的身上雕刻,您用您的处事哲学影响着我们,我很想大声地说:“做您女儿,用户体验还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