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想提升什么能力,都要摒弃「非此即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
举个例子:我该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找工作薪水重要还是成长空间重要?选人优先看人品还是优先看能力?
我们经常不假思索地提出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选择题,但其实,人生不是选择题,更多是开卷论述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没有标准答案。
再大的城市,没有一份好工作,也很难生活。再小的城市,如果进入一家好公司,也能做出了不起的成就。
同样的,管理能力与专业能力不是对立的,无论做不做管理者。我知道,你说的不想做管理者,指的是不想做干部。
但我问你:你要不要管自己呢?
这个你总逃不掉吧?只要活在现实世界上,总要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精力,管理自己的目标,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管理自己的生活消费等等。
你可能不想做别人的干部,但你免不了要做自己的干部,除非你把自己一切,都交给别人来主宰。如此,你又要忍受很多不确定和不如意,因为你丧失了主动权。如果你不想忍受很多不确定和不如意,那你就得掌握主动权。
本质上,就是做好自我管理。
所以,如果你想做好自我管理,想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只管自己还不行。
你还必须学会管理别人。
但这个管理,不是上下级之间的那种发号施令,不是获得什么职位。更多的是,利用别人的优势,达成自己目标。
那在日常工作中,谁的优势最大?谁对自己的目标影响最大?当然是领导。
所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你就得理解领导的决策,获得领导的信任,这个过程,如果你对管理一窍不通,你和领导之间会很难沟通和协作。因为,你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讲到这,你就明白了,我们过往的生活中,对管理的理解太浅薄、太片面了。
其实,我很不喜欢管理这两个字。
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更注重做好自己的事,谦卑内敛,不愿意打扰别人,更不喜欢强势对人。但「管理」这两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强势、强加于人。
但实际上,管理学的内核,又非常适合今天的中国。因为今天的中国,发展太快了,很多事情要求都高,很多业务压力都大,这个背景下,精通管理常识,可以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制定更有效的计划,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
那管理学的内核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获取与利用资源,完成目标的能力。
所以,无论你想做管理者,还是想做专家,只要你有目标,只要你想完成目标,就要重视提升管理能力。因为,管理能力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你更稳定地、更低成本地实现目标。
比如,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就有一整套专业书籍,专门告诉职场人,如何提升专业能力。网上也有很多免费文章和课程,里面有很多具体方法。
但我知道,你找不到,找到了你也学不会,甚至你也不觉得那些方法有用。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管理能力。
首先,你没有目标管理能力。
你说你想提升专业能力,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想法,根本算不上一个目标。
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你想提升哪种专业能力?
为什么要提升这种专业能力?
这种专业能力对你有什么价值?
这种专业能力在哪里可以发挥价值?
你要用多少时间掌握这种专业能力?
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目标管理能力。只有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所以,你必须认真梳理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
我想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因为这种能力越来越值钱。
这种能力可以让我进入好公司。
这种能力在互联网公司最受欢迎。
我想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习。
这就是目标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只是管理能力的一环。想清楚学习目标,你还要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其实就是计划管理能力,计划管理的关键,其实就是找到完成目标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完成目标。
比如,你想提升数据分析能力,这是目标。你有一年的时间,这是资源。
但同时,你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资源。比如,靠谱的课程;比如,靠谱的老师;比如,对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岗位了解(方便找工作),这些都是你需要的资源。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
虽然你只想提升专业能力,但其实,「提升专业能力」本身是一个目标,想搞定这个目标,背后就需要管理能力。
那要不要学管理?当然要学。
你看,我们又回到开篇提到的问题上了,必要摒弃「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
不买课怎么学习?自学。看书也是学习,看文章也是学习,请教前辈也是学习。
但自学很慢啊,还不一定能学会。
我知道,这就涉及学习计划了。如果你想更快更好的学习,如果你想更稳妥地完成目标,就要考虑更好的资源。课程,只是你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资源。
那我要不要花钱买这个资源?
首先,取决你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心。必须掌握的能力,贵一点也能忍。其次,取决于你使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只要学完有效,能力提升,很快也能赚回来。
其实,买房也是这个逻辑。关键不是贵不贵,而是想不想要,以及保不保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