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人们常说“牛马比君子,畜生也像人”,细细想来,也确实这么回事。耕地的牛,没有言语,春夏秋冬,任劳任怨,就算是发情期,它们的伴侣还得听主人的安排,不能说那就是它们的命运,只能说这是它们的美德。搬运工的马,一年四季,只要马鞍子往背上一放,它们就乖乖的按照主人的意志,爬山涉水,从不抱怨,不是说它们没有脾气或者它们不会累,只是它们知道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防鼠的猫看家的狗就不用说了,当然现在很多人养的宠物猫宠物狗大概可能也许不在这个范围。猫咪昼伏夜行,尽职尽责,能力一般的保护整个家里的粮食、食物不受老鼠的侵害,能力比较强的则可以保护一个村庄的庄稼不受老鼠的侵害。狗狗则日夜坚守在家门口,有人到来给主人报信,对主人的忠诚有时候可以说胜过高高在上的人类。
狼狗是小时候我们家养的一只狗的名字,关于他的故事,我原本想简单用一篇单独的文字,大概四五千字描述出来。仔细想想之后,简单的四五千不足以把它描述的淋漓尽致。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一只看家护院的狗嘛,何必那么大费周章呢?如果你真这么问,我还真不知道去回答,或许是因为童年点点滴滴回忆起来都总有很多语言没办法描述的滋味吧。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家农村,以偷盗为职业的人不多却也不少,一个乡镇众所周知的就有十几个,没有暴露的更是数不胜数。但凡是养有牛羊猪,甚至只是几只鸡鸭鹅的人家,更有甚者什么都没养的人家都会养上至少一只狗,不管是恶犬也好,温柔的也罢,只要是有陌生人接近就会吠几声就可以。我们家也不例外,最多的时候在我的记忆里养过四只大狗,没满五个月的小狗不算。
我说不上喜欢养猫养狗,或许当时只是一种责任或者只是追求一种安全感吧。当经历过你晚上睡觉被老鼠在小拇指上咬上一口,或者在煤油灯下吃饭一只老鼠突然从楼上掉在碗里,又或许你晚上连手电筒都没有,借着星光或者月光起来尿尿,打开门一个醉汉躺在门前,你或许就能明白我说的那种安全感意味着什么。
我五六岁的时候,把还没断奶的灰色的小猫崽用玉米粉煮粥加白糖像喂小孩子一样喂养,无论晴天雨天一大早去庄稼地里设下的陷阱里取老鼠来剁碎喂养,冒着被老鼠咬的风险抓老鼠回到家里用葛根藤拴住老鼠的脚,训练小猫崽抓老鼠,日复一日,直到它长大能自己去抓老鼠为止。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从大姑家买了一只狼狗,狼狗据说是中华田园犬和德国牧羊犬杂交的品种。对于它的品种来源我百度过,但是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只找到几张和记忆里很像的照片。那只狼狗,也就是我这篇《狼狗》里面的主角,从领它到家到喂养它长大,让它明白怎么做一只合格的看家护院的狗狗,再到后来相互间成了最好的玩伴,再到最后它的离开给了我很多的困惑和感悟。
在准备写这篇《狼狗》之前,我特意把《忠犬八公》搜出来看了一遍,比起五年前,也就是我还在读大二的时候,又多了些许的感动和误解。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发明一种可以让狂犬病毒从这个美好的世界消失的药物,使得整个世界更加美好,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也但愿能给正在读我这篇《狼狗》的你带来些许的回忆和感动吧,如果这个愿望可以成真,那就太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