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人爱喝酒,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我们过年过节要喝酒,“百礼之会,非酒不行”亲戚朋友结婚生孩子要去喝“满月酒”“喜酒”,庆功祝贺要喝“庆功酒” 送朋友离开要喝“践行酒”。古人结婚要喝“交杯酒”,交朋友要喝“拜把子酒” 祭祀祭祖要和酒,打仗要喝酒,赏乐赋诗也要喝酒。江湖人士喝酒喝出英雄豪迈,文人骚客喝出满腹才华。现在呢,老年人饭前一杯开胃酒,年轻人表白前一杯壮胆酒,高兴了要借酒助兴,失意了还要借酒消愁。蓦然发现喝酒竟是如此贯通古今,雅俗共赏的一种活动。
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喝酒并会喝酒。这和酒量无关,是需要和饮酒的时间,场合,心情以及酒伴相得益彰才会有说不出的妙趣可言。古人就是极会创造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喝酒场景。他们是会在荷亭之上,扁舟里,竹林间,曲径通幽处寻得一地,或与知己对诗豪饮,或与佳人联吟小酌,或与故人把酒言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追求花前月下,良辰美酒的生活方式,酒不醉而人自醉。这是现如今各种应酬场合间的饮酒娱乐所不能比拟的,不单单少了那份自然的美景,更是少了几分真切,偶尔还会多出几分苦劝和争执。这样的喝酒不再是轻松愉悦的事情,却让我们倍感沉重。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醉酒,喝了酒难免不醉,醉到刚刚好才是真的会喝酒。有人说“喝酒分三重境界,微熏是第一重,醉为第二重,酗为第三重。” 酗酒当然是要不得的,酒精摄入过多不仅对自身健康不利也会严重影响到到日常生活,使得家人朋友不得安宁。喝醉却是大多数爱喝酒的人常有的状态。酒醉三分醒,我从来不觉得人喝醉了意识会模糊。所谓酒后吐真言只不过是人们为自己平时的胆怯找一个借口,借着这个机会把平时不敢说或者不愿意说的话表达出来。此时酒格就比较重要,酒格好的人睡一觉则已,酒格差一点的人却会借此耍疯卖萌,或絮絮叨叨或嚎啕大哭。所以想要喝醉买醉一定要找关系够硬的朋友,唯有他们才会给予你足够的包容和谅解,任你把平时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发泄出来。微熏的感觉最佳而又最为舒适,有一点飘飘然,有一点眩晕,可谓妙不可言。
小的时候,看到大人们喝酒喝的好不尽兴,好奇之余便偷偷拿出家里的酒想要品尝一番,只是一小口而已,随即一股苦涩而又辛辣的刺激从舌尖直到喉咙,我探出舌头,始终也想不明白这么难喝的东西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喝。
长大后第一次喝醉是在毕业季与我的大学室友,其中有两个是东北姑娘,酒量不是一般的好,喝到后面基本属于一口干了,互相倾诉彼此的秘密糗事间,喝醉已是不知不觉。等到后来同姐妹们一起返回宿舍的路途,我已然不能走直线,眩晕的同时却也终于明白了这么苦的酒为什么令如此多的人儿迷恋。这样的微醺就好似插上了一双翅膀,可以脱离这繁琐的尘世。那是像催化剂一样的存在,让你原本的快乐多了几分律动,让你深藏的心事不再沉重。也是生平第一次我因为喝醉酒打了有史以来通话历时最久的电话,也不知道骚扰了多少朋友,才发现自己喝醉后口才是那么好,只听我那絮絮叨叨,各种苦口婆心,道理不断,别人压根没有插话的机会。第二天,我已经完全记不起自己说了什么废话傻话,当然后来意识到自己酒格如此只差后也不敢轻易喝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