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大概是我在育儿过程中,坚持的最久的事情。起初完全是觉得,阅读这件事,你对它无可挑剔,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能拥有高质量的亲子时间,甚至只用对着书本念念就可以了,简直不要太有性价比。
但是,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亲子阅读时光之后,我发现,绘本虽然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拥有更为精准的表达语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两岁的时候,因为读了《亲爱的小鱼》,小妞就对我说出:“妈妈,你给我自由,我却回来了。” 这样的话。我差点觉得,以后她没准儿会继承我的衣钵。但,事实是,大量的阅读带来的惊喜,也只是在孩子快速发展的头三年,之后,阅读可能只能算一种亲子陪伴罢了。
原谅我这样泼冷水,因为如果你不懂怎么读图,不懂什么是精读、聊读,一本绘本如果孩子不要求可能读一遍就束之高阁,就算重复读也和上一次读的没什么差别,那么,一本绘本的效用,实在是太低了。三十来块钱的绘本,最后你可能只给孩子读出了五毛钱的价值。
什么才是真正的“读”绘本?
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认为,绘本里有两种语言,文和图。谁都知道文是一种语言,也能用来阅读,但对图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可以用眼睛看,或顶多拿来鉴赏的程度。实际上,绘本中的图也可以拿来读,作为语言来读。有的家长曾经抱怨说,像《噗噗噗》这样的绘本,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讲,一页就一两个字。其实这考验的,就是家长的读图能力了。
大师给出的读图要诀有三个:
第一是拿到绘本时,不读文字先读图。从封面开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仔细阅读,观察线、形、结构。这三者组合在一起,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
其实创作者,在画出第一条线条的时候,就已经在传递思想和情绪了。线条的疏密可以制造画面的质感和明暗,线条的粗细刚柔可以呈现画面的情境或人物的感受,
就拿《噗噗噗》来说,前面几页几乎都是通过一个线条的起伏在讲述故事。开始,一条平直的线,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蓝色通常代表平静。这时候,竖着手指头,“嘘……”,随着情节的推进,线条有了起伏,同时,在蓝色中,也揉进了一丝淡黄。
随着翻页,线条的起伏变大,传递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与之呼应的还有颜色。从开始的逐渐变黄,进而橙色,进而红色,这是力量和情绪的共同升级,直到一口吞掉了又蓝变黄又变绿的小家伙。几乎这本绘本的情节,就是依靠线条和颜色的变化来推动的。这就是松居直所说的,讲述故事的力量。
第二,捕捉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这个之前在我们推送的文章《小小的绘本中竟然还藏有这五个小秘密,99%的家长可能都忽略了》有提到过。
但是,从那些层面去发掘出作者“埋伏”的细节呢?这可能是读图经验不太丰富家长的一大难题。
其实,了解到一些图像的元素,就能大概从绘本的图像中获取信息,带领孩子去进一步探索绘本的秘密了。
比如,构图,位置,人物动线的安排,创作者的视角,运镜的设计,人物的比列,以及图像的颜色、色相,画面的明暗度、彩度等等……
拿《鸭子骑车记》来举个例子。最初给小妞读的时候,是两岁半,当时不懂读图技巧,也只是照着文字念了一遍。但是,在鸭子骑到马的面前时,却指着画面说,“马大,鸭子小。”我才仔细地看了一下,鸭子在不同画面中的比例。
鸭子在骑过猫的身边,马的身边,给的镜头要么是远景,要么近景也很渺小。因为猫和马对鸭子的态度,要么是不屑的,要么是倨傲的,这也凸显了这两种动物的性格特征,它们要么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要么是自以为是,被自己的局限所框限。一匹自由的马,却透过一个框框来了解外界,这是不是也暗合着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有时候强大的人也会画地为牢。
到后面,鸭子经过老鼠身边时,画面出现了反差,老鼠变得很渺小,而鸭子占据了一大半画面。这个时候的鸭子,已经自信满满了,但老鼠却是自卑渺小的。
在小妞五岁时,我们重新拿出这本绘本精读,每个动物的心理活动,表情,都可以一起讨论很久。在后环衬的画面上,鸭子站在一辆拖拉机前,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我问小妞,鸭子在想什么呢?小妞说,我猜,它在想怎么开动这辆拖拉机吧。
随后,我们甚至一起口头编了一个《鸭子开拖拉机游记》。预知怎么和孩子玩转编绘本,请关注hello蓝豆公众号,会有更有实用有趣又有料的干货哦。
第三,阅读画面的每个细节后,再来关照画面之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有戏剧效果等。
从单一的页面中获取的图文信息,经过推论,在和孩子一起掌握了画面中的线索后,必须要联结和整合整本书的线索,建立起全盘的理解脉络,才能完全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而这也时判断好绘本的一个标准,就时图画本身能否讲故事。如果图画之间不够连贯,甚至用了很多说明性的文字,就不能算是一本好绘本,哪怕画画的再漂亮。松居直也认为,说明性的文字,是绘本中的大忌。
在和孩子读完图画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将图画的内容和线索,联结和整合,一起将故事,讲出来,甚至最好是演出来,这对帮助孩子理解绘本大有裨益。
读完图以后,才到文字的部分。大声的朗读,读的时候,继续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当孩子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融入创作者的心灵花园,他们会像找到了一张和对方联结的心灵地图一样,而感到一种真实深刻的成长。
而附加的另一层收获,是通过绘本培养出的“图感”能力。
什么是图感能力呢?简单的说,就是能够敏锐的觉察到书中的图文信息,浮现出丰富的阅读线索,从而发展出孩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这对上了小学需要“看图说话”的孩子,可能大有裨益。
当然,绘本阅读我们不应该带有功利的心理,最基本的,还是绘本打通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学着以孩子的眼光,去发现另一个维度的世界,从而和孩子建立起更为深层的联结。
用松居直大师的话说,绘本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让孩子感受欢乐和喜悦,打动其心灵,从而留在他们心底。唯有打动心灵的欢乐,才能成为生存的力量,促进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