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位北方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投诉,说儿子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事情起因于孩子出门之前,妈妈提醒了一句:“你出门要把羽绒服穿上,外面冷!”原本是一句关心的话,没想到10岁的儿子怼回来说:“我不冷。”然后妈妈又说:“天这么冷,你看大家都穿羽绒服,你也要穿羽绒服。”孩子却说:“大家冷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不冷。”妈妈听了火冒三丈,心想我是好心关心你,怕你穿少了冷,你不领情就算了,还说一句怼一句,这是要上天呐?结果母子俩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这样的情景,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吗?我曾经听到家长抱怨说,自己在家里几乎不能说话,只要自己一张嘴,孩子就开始发脾气,完全说不得。通常家长会把这样的行为叫:叛逆。几乎每个小孩子都经历过叛逆期吧,在此段期间,那个软软糯糯可爱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就往西,总是跟大人对着干,让家长很头疼,因此一说到孩子的叛逆行为,很多家长都会把它与不当行为等同起来,第一时间就要纠正它,出于父母的责任心,想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做法。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我用女儿收拾玩具的例子来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处理方法:命令、说教、威胁和妥协。
因为疫情,4岁的女儿有50多天被关在家里没有出门,少了出门玩耍的时间,在家里只能把无限的精力消耗在有限的玩具上,于是家里每天到了晚上的时候,都是一片狼藉,她甩甩手去睡觉了,留我一个人收拾到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充满电的她,开始新一轮的破坏。如此循环,一周之后我受不了了,跟定好规矩每天玩完玩具要收拾好再离开。定好规矩的第一天,我怀着美好的期待等待晚上,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她完全没有要遵守我的规定的意思,刚开始,我还能平和地提醒她,今天我已经定好了规矩,收好玩具才能睡觉,可是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个有按钮的机器,而是有着自己思想的人,她才不会按我的想法来,“我不!”这是最近一年多她对我说的最多的话!
我开始命令她:赶紧把玩具收起来,你要睡觉了!回答我的还是那句“我不!”
然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说教:“不把玩具收好,在家里会被绊倒的,而且明天就找不到要玩的玩具……”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把自己都感动了,结果还是不听,怒火不断上升。
我开始威胁她:不收好玩具,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换来的是孩子的大哭大闹,家里其他大人陆续加入战斗。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妥协说:好吧,你去刷牙,今天我来收拾,但是下不为例,明天就要你自己收了!
明天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家长们每天似乎都要面对很多和孩子之间的战争,吃饭睡觉、写作业、上补习班……似乎什么事情都得先战一场,而且战完以后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同样的事情下次还会发生,往往在生活中,如果孩子的目的是权利斗争,家长会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或者自己被孩子打败了,我们冒出来的想法往往会是:这还了得,这不是要翻天了,一定要压住他!我们想向孩子证明我们能够搞定他们,让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会是权威和赢家。比如当我们这些孩子:快去写作业!他们可能会说:不做,或者消极怠工,孩子想要证明的可能并不是写不写作业,而是:你制服不了我。家长想通过惩罚来达到目的,孩子可能会更强势,家长和孩子之间爆发的冲突频率越来越高,激烈程度越来越强,要怎样才能结束这样的战争呢?
王莹老师的书《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效能手册》是这样说的:
第二个是争取权利。当父母多次告诉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父母感觉生气了,这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是争取权利。从争取权利开始,孩子的行为没有有用的,只有无用的行为。所以当父母觉得生气时,暂时抛开孩子的问题,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态,然后再采取回应,如引起孩子帮忙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的行为目的达到。不要在亲子战争中跟孩子硬碰硬,否则父母可能赢了面子,丢了里子,表面上可能孩子屈服了,但事实上他是口服心不服,而且行为目的可能会继续升级到报复,因为孩子觉得在跟父母的战争中失去了控制权,他就会觉得特别沮丧,紧接着就会进入报复。
其实行为叛逆的孩子,与其说是不服管教,不如说是在寻求权利斗争,他们想要证明的并不是这个事情本身对与不对,而是自己是否具有决定权,他们的行为可能表现的会是言语顶撞、坚持不当行为、或者消极抵抗,激怒家长,但是他们心里真正想说的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给我界限,让我自己做决定。
在一场斗争当中,如果双方中有一方愿意退出,另一方就会觉得这样的战争没有了意义。其实权利并不是什么坏东西,父母可以用建设性的方法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和争取权利。
1、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比如距离睡觉的时间还有10分钟的时候,我可以跟孩子说,你是现在过来收拾玩具,然后和妈妈一起去刷牙,也可以再玩5分钟,收好玩具以后再去刷牙,你自己决定。当然,孩子可能会给你一个超出这个范围的答案,比如我要再玩10分钟,或者干脆说我一个都不想,我就不收。这个时候,我不需要争辩或者妥协,离开就好了,孩子享受的是斗争的乐趣,而我可以用行动向她证明我想要给她选择的权利的决心。
2、用下面四个步骤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我能理解你现在很困了想睡觉。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同情并不是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我感受到你现在很烦躁,还有点委屈,妈妈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前面两个步骤在真诚的氛围下进行了,那么这时孩子是愿意听我们说的。妈妈现在感觉很担心。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问问孩子有什么解决办法。如果妈妈想和你开心友好去完成收拾玩具的工作,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权利斗争的目的,可能不是我们说几句好话,或者试一试某个新方法,孩子就会放弃挑战家长的权威。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并且给予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当家长做到这些时,孩子也能学会合理使用他的权力,并且放弃“必须由我说了算”的想法。事实上,家长们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毫无主见,所以,在和家长一起学习处理权利斗争的过程中,孩子也是在训练建设性使用权力的这一项非常重要的能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