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玛汝地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出身平凡的顾少强女教师,估计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封仅仅10个字的辞职信而走红网络,无意间成为互联网舆论焦点,成为民间IP的代表作。
近日,鲁豫深入万达集团,在《鲁豫大咖一日行》节目中采访了万众期待的“重量级IP”王健林。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于是,代表一个亿的“小目标”火了,成为新的IP代名词。
在互联网时代,机遇赋予每个人是平等的,每天都在诞生新的IP,甚至是超级IP。
那么, IP的定义是什么?
IP就是知识产权,就是智慧财富,就是代表一种可以将知识变现的新经济体。那么,IP这样就全部定义了么?显然,这样对IP的定义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说,IP可以是一本书,如《鬼吹灯》;可以是一部电视剧,如《花千骨》;还可以是一个游戏,如“魔兽世界”;也可以是顾教师本人,或是顾教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这一句话;或是王健林先生“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简单的说,IP就是一个能让一群人围绕其树立共同价值观并因此产生沟通、连接的人或事物。
IP很难有个准确的定义。互联网就是经常这样或那样的给你传递一个大概、好像、是或者不太是的信息。但IP一定是具有能使大部分人的价值观都产生共鸣的东西,是一种定向的社群经济、具有共同爱好的粉丝经济、共同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经济、一种充满想象的共同体经济、一种人性弱点在寻求自我保护与暗示的虚拟经济。
那么,什么是个人IP?
不得不说,中国的网民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每年都会发明一大堆新词,并流行于生活,贴近民意。IP就泛指那些流行的人、事与物。阑夕先生的总结是:IP能凭自身的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进行分发。
现在,我们来看罗永浩。有人说他与他的锤子,构成了一个笑话。或许,他又凭借坚果,止住了讽刺。但不论他手机做得多好,公司估值多高,不可否认,他成功将自己,做成了一个超级IP。所以,个人IP,也可以解读为是具有一定流量或知名度的个人品牌。
不是所有的IP都代表“知识产权与智慧财富”,更不是所有IP都能找到商业入口转化价值,成功变现。从互联网走进生活到成为生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种子IP,都是一个品牌IP,因为互联网全媒体解决了IP推广的成本问题,使每一个IP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社群(如朋友圈)或粉丝,不仅IP传播成本更低,试错成本也很低。
从用户角度来看,个人IP就是某个社群的主角,可以是个虚拟的具有一定流量的互联网社交账号,也可以是现实社群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真实肉身,其前提都是有一定的粉丝认同感。不同的是,个人IP 的粉丝和某“事、物”IP的粉丝截然不同,分别表现为互动、被动或主动的特征。所以个人IP是最具有魅力的,粉丝既是他的消费者,也是间接的生产者。
那么,个人IP就是自带一定共同价值观的流量与具有某种社群影响力的个人。最终,IP成为某一群人的想象共同体,通过载体或具体的事物,用某一群人的共同价值观来获得变现。这种价值观的变现,需要一个认知与交互过程,最后依赖社群、互联网的互动平台进行IP社交、交互价值与变现盈利。
那么,IP经济来了。
人性传统的熟人圈群居意识逐渐转化到陌生圈社群文化,以渴望在其中获取到人性猎奇心理的满足感和被存在的虚荣心。IP经济就是基于特定的某个社群文化、特定的价值共存感、类似的意志和爱好、偏好、价值观,以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工具发展传播以及社交、消费的经济模式。
今天IP已经从一个流行的形象符号发展到IP经济时代。IP经济来了。行行、在行、商刻专+、领路、靠我、问咖、名门等APP应用已经证明,互联网免费经济模式即将宣告结束,以优质、精准IP为核心竞争力的付费经济将成为下一波用户的机遇。
2016,在映客、斗鱼、熊猫等直播平台上,孵化出不少“新奇特”的主播,通过交互、增值、变现,成为超级的个人IP。然而,不是所有IP都适合做直播,做线上交互,有些人适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内容输出,有些人则适合线下行为输出,或图文、语音,或私聊等。显然,现有的互联网交互平台,无法为更多类型的优质IP定制更适合他们的场景和用户体验。粉丝需要更多维度地“感受”IP的温度,他们愿意付费购买IP的“知识、价值观或某个行为”,为优质IP提供品牌增值与变现服务,实现精准高效的IP社交,双方受益。
那么,IP社交来了
我个人认为:个人IP一直是优质内容的生产商,是高端用户的商业入口。用户事实上很渴望不仅限于线上的IP社交,这将意味用户愿意花更有价值的时间与金钱去购买到最精准而高效的优质内容。罗振宇先生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说:其实IP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交货币”。所以,“IP”本身就代表是有价值的个体,是需要通过精准社交来变现。
网友抱怨说,现在的社交软件五花八门,用户也是三教九流,但是我们除了每天在朋友圈里看别人晒吃、晒穿、晒美颜,当我们真正想要请朋友帮忙时,却发现我们对通讯录里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了解,甚至对好友一无所知,在没有信用体系认证的社交平台,更谈不上紧急情况时能有人雪中送炭。
举例:小王也许除了是律师外还能提供你商务谈判服务,小李也许除了是个技术男之外还能教你品牌营销,这些都是他们自身的IP价值。即使社交行业已成为一片红海,却仍然没有一款软件能让我们精确而全面地了解他人的IP,也没有很好的途径能让IP(或自己的IP)传播出去,连当今“社交货币”的流通都不顺畅,我们的社交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效,更谈不上精准和高效。
当然,社会对IP的认知,仍然是概念大于本质。从社交角度看,提供高端、优质、精准的供需服务才是社交的目的,IP社交仍只是一个入口,终点应在于服务。通过IP既有的价值认同感或创建共同的价值感来吸引、影响一群人,依靠不断发展这种对事物的价值观和偏爱的互动方式来凝聚社群,最终这种观念认同可以落实到很多具体的内容、行为或实物产品上,用以变现。
那么,IP入口来了。
一部老电影、一个吐槽的新词,一张震撼人心的图片、一个人的笑容,都可能变成多平台分发的内容,甚至可以变成商业的入口,这就是IP无限可能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从产品而言,个人IP的概念目前仍然没有很被“意识重要”地融入某款产品的心脏,尽管是“问咖”与“个人IP”之间的感情理念依然有些牵强。“名门”是未出炉的产品,个人IP的概念很好,或将为个人IP重新定义、量身定制、快速打造优质个人IP的增值服务与交互变现平台,也许有望提高IP的“社会重要性地位”,从而促进“发现IP、孵化IP、传播IP、增值IP、变现IP”的全生态IP价值经济建设。
现在,互联网的入口方式在悄然改变。从资本补贴入口的泛流量方式在向高端精准社交过度,从免费经济模式入口到回归理性付费的圈层门槛,从屌丝逆袭经济到IP经济模式的角色转变,互联网社交正在从“流量”到“质量”的变革,经历互联网科技大爆发,再到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升级”让大家愿意买更贵的东西了,选择更优质的服务。
个人IP是个人品牌优化的升级版,不仅会越来越火,而且它还会从内容输出产业到行为意识产业发展,或将进一步影响其他商业领域。个人IP作为“新入口”的绿色标签、“新物种”的个性价值、“产业链”的新地位,虚拟IP 和实体IP的混打,将成为新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IP变现来了。
从“得屌丝者得天下”到“花钱买屌丝也得不到天下”,互联网的入口已经不是靠烧钱就能解决的问题。稀缺性产生在哪里,哪里就将出现交易入口。人类商业交易最核心的因素是“稀缺性”。有句话戏谑地说:“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认识与理解IP,就找到了“稀缺性”新的交易入口。如今屌丝满天下,IP能几人?于是,个人IP 就登场了。直播平台,靠一群主播,变现了。一个剧场,靠几十个演员,变现了。一个湖南卫视,靠几个主持,变现了,这个逻辑,就是个人IP变现的优势体现。一个超级IP,不只是解决了注意力问题,获取到了用户的时间,本质上还是在“流量”和“高端输出”做足文章,变现只是顺便的事。
我有一些明星朋友,他们必须计划性地在微博上与粉丝互动,保持粘性,在这完全开放的平台,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级IP,他们说话却是胆战兢兢的,生怕说错某一句话遭到口水战。未来一切交易都是社交,这个时候,超级IP们更需要的则是一个可以安全、可以放松、可以信任的互动场景,才会输出高端精致的内容和行为。粉丝通过付费,完成价值变现。
我们相信,互联网再发达,产品再优质,用户最终还将回归人性。喜欢、信任、支持、服务、支付是不变的法则。任何IP,不管是真实的肉身明星,还是一个幻想中的大侠,都可以随时“认养”一个标准品,再对其植入IP的个人情怀和价值观,然后把它变成有强烈识别性和稀缺性的“非标品”。融入意识形态的产品,每一个零件都有温度,这是未来最贵的商品。而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对未来产业格局的影响会有多大。
如果你不理解IP,不自己成长为IP,不拥有一些IP,也不会利用这些IP,那么你就会和这一拨机会擦肩而过!个人IP时代来临,你做好了应对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