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沃一起看一道关于体积的应用题--长方体的长宽高扩大了3倍,表面积会扩大几倍。
小沃提起笔来:假设长是2,宽是1,高是1,扩大了之后,长是6,宽是3,高是3。于是开始计算起来。
我:为什么要设长是2呀,长是1岂不是更简单。
小沃:是长方体不是正方体。
我:长方体不是包含正方体嘛,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
小沃没理我,依然兀自算着。
等她算完,发现因为计算做错了。于是我说:明明有更简单的方法,我之前也给你讲过,为啥非得用这种方法呢?本来你计算就不好,用这种方法,费劲巴拉的算出来,结果还错了。代入公式直接算多好啊。
小沃默不作声,我一把抢过草纸,拿起笔来,刷刷刷的开始把公式的方法写出来,一边写,一边问她:看见没有,乘法分配律,直接提就行了,完全不需要列竖式计算,又简单又准确。
她一边看我写,一边带着防御和情绪问:为啥啊?这么提是什么意思?
明明已经懂了,却做出一副完全不懂的样子。
我的脾气来了,大声训斥着:你让我帮你的,我并没有很想陪你学习。可你现在一副不接受帮助的样子,装傻干嘛!
上面的场景,在过往的岁月中,常常发生在我家。于是岁月静好秒变鸡飞狗跳。
最近在学习《个人生产力》的课程,学到授权相关的知识,让我从底层逻辑上发现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有效的授权能增进团队成员的自信心、释放他们的潜能。运用以下的理念,可以培养有效授权的正确态度:
--弹性
长期以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带来的效益。久而久之,这种生产线思维经常延伸到组织的决策过程中。非常不幸,许多经理人为了追求效率而无视个人的潜能,强迫员工用限制性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工作。
这段看似与陪娃写作业完全无关的管理学知识,完完全全点透了为什么我常常会遭遇上述不幸的场景。
我的学生时代(直到今天似乎依然这样),教育几乎等同于成绩。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给出的反馈都是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好就是优秀,其他一切都免提。
于是阅读成了看闲书,画画成了干闲事,更别说看电影或是踢足球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镇做题家”,非常清晰出题人的各种解题思路,并总结出各种更高效更简便的解题模板。遇到A类题目,只要这样做就好了。
以至于,已经发展出一种潜意识的思维模式,看到题目应激性的就按相应思路解题,完全没有中间思考的过程。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生产线思维。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当看到小沃的解题方法和自己不同,且她出现了错误时,条件反射就抓过纸笔自己写。明明已经给你讲过了更简便的方式,为什么依然按你的思路来呢?
这背后的假设是:我给你讲过,你就得会。你必须按我的方式来,只能有这种生产线的方式,其他都是低效的、容易出错的。
这背后的情绪是:我是强大的,可以控制一切的。而你,必须在我的掌控下,按我的思维方式存在。(好可怕啊!)
可如果聚焦到陪伴小沃写作业的目标,上面的方式根本是背道而驰的。
目标是:通过陪伴小沃写作业,不断激发她自主思考的能力,养成通过思考、遇到挑战灵活应对、达成目标的习惯。
既然目标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小沃自主思考的能力,为什么要把效率放在更前面呢?
小沃用代入数字的方式计算,不是前人的经验,是她自己主动思考的结果,且已经非常简便了(她代入的都是最简单的数字)。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个没有数学家的世界,小沃的这种方式是不是一种非常天才的做法呢?
授权或者说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看重对方个人的潜能,看到他的优势,并给予充分肯定。只有不一样的方式,只有个人的独特性,才会形成创造。而创造,是组织、团队或者小沃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如果长期用这种生产线思维模式及单一价值评价体系和小沃沟通,她会发展成行事有很多限制和约束的人,环境还没限制她,她自己先限制自己了,这还哪里会有思考和创新?
于是,我尝试做了下面的调整:
小沃用自己的方式做题,且思考的过程自言自语都说出来了。当然,过程依然是“慢的”、“笨拙的”。
我偷偷录下她思考的过程,当下并不表达。
我:你用这样的方式,真是绝了。你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小沃表达欲旺盛(她本来就是喜欢表达的孩子),巴拉巴拉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我继续鼓励:真是绝了(我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此刻我和小沃的世界没有任何数学公式和数学家,一切都是她的原创)!这个方法太巧妙了,不仅...还...(把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很具体的指出来)。你这么有才华,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小沃因为被认可,又一次思考起来(依然把思考过程说出来),然后果然又想出了其他办法。
做完作业,我把偷偷录的视频拿给她看,并说:你看,你思考的过程多专注,多迷人!
她笑了,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相信这个场景给她留下了非常愉快的体验感,未来她会慢慢喜欢思考、喜欢创新。
小沃的思维方式比较发散,且非常具象、图像化。比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换,她反应非常快。但抽象思维就相对比较笨拙了。比如前面举的例子,如果代入具体数字,虽然计算过程复杂,做的时间长,对她来说反而是简单的,因为用公式代入她是想不清楚理解不了的,反而很难做到。
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相应的优势和局限也不一样。授权,或是激发他人、培养孩子的习惯,甚至往大了说--教育--都要个性化,针对人的独特性,善于利用他们的优势。世界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才会错落有致、五彩缤纷。我很期待百花齐放、灵活且自由的世界,为此,我愿意开始改变。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