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身边是不是有那么一种人,就是在你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而且很多事情,也能看的很明白,对自己或者对外界的认知在你看来可能是没有毛病的那一种,但是还是会一直在苦恼,一直在挣扎。
我去年去自费学习了生涯咨询的课程,然后会偶尔去帮助别人解决一些有关职业方面的问题,所以经常会遇到不同的人。
前段时间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各种兴趣点,各种方向都是很相投的那种,没觉得他会是一个有着困扰的人,到后来慢慢聊天的时候,发现他对于自己的各方面认知还比较不错,但是就是忍不住会焦虑,会考虑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会觉得自己是个有点失败的人。当然,再往后引导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事情的原因:只想不做。
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存在,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当然,其实这个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这个事情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但是就是在做的这个事情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折”。
当然今天不讨论什么是知行合一,而是去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我们在“知”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去做到行。
“知”是“行”的基础
知行合一两者是统一的,如果你在“行”之前不去做知的一部分,那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可能会多踩几个坑。
就像一些人出门旅行要去做攻略一样,哪怕我们脑袋一热,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也会去立马查询一下车票或者住宿都是什么情况。这就是最简单的知行合一,不需要有拖延,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思考,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知行合一。
而一般的我们经常困惑或者说做不到知行合一的事情往往是一些有关于自己的,目的不是特别明确的,或者周期(代价)比较长(大)的。
但是不管是哪种,我们都需要去做到“知”的部分,以便随时开启“行”。
“行”是验证“知”的正确与否
在我们看来,现在这个社会或许比较快节奏,但是我们也没必要那么快节奏的去跟随,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有时候慢是为了更好的快。就像我在开头讲的那个朋友的事情,其实他在很多“知”的方面做了很多,比如去思考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为什么做的没有别人好的原因,应该怎么做等等,但是这些在最后通通都没有去进行实践,进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是正确的。
只有当我们去用“行”验证了“知”的正确,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也就是去进一步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