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这仍然是一个敏感话题,但还是想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不一定正确,但可供参考,至少,提供一个解读的角度。
一段时间以来,从多篇文章多个渠道看到,鲁迅的文章相继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里面删除掉了。
由于没有验证,不知道现行的课本体系是否全国统一,或者有几个版本?课外的读物里面,是不是重点推介的也被删除掉了,这些都不知道。
但是,个人对于鲁迅从课本里面淡出,觉得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鲁迅,是一个战士的形象,是带着讽刺和批判的力度,用心和血在写,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从《花园诗》到《三味书屋》,《祝福》等属于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鲁迅的文章,逐渐从教科书中删除。原因有很多。有的观点认为:鲁迅的文章太尖锐,是适合当时的环境。
鲁迅的作文是为了唤醒当时一些中国人,也是为了打击一些人渣。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太难理解了。因为,鲁迅的很多文章都不清楚,往往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也要仔细分析鲁迅当时的意图。他的作品就像冰川,漂浮在水面上,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
观点一,鲁迅的文章确实比较深奥。
这类文章对中小学生来说太晦涩难懂了。许多老师也认为这样的文章不容易翻译。因为,鲁迅写这些文章时已经四十多岁了。所以年龄差距对学生来说真的很困惑。所学的只是肤浅的知识,所以对学生不好,反而有害。
观点二,鲁迅在教材中已经入选了太多的文章。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作家,很多著名的作家。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好处也很多,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使他们学习到越来越广泛的工作。当然,这样的想法确实是出于好意,但浴火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把空间腾出来,给一些别的作家入选教材的机会?
第三,在当今和平时期,鲁迅的文章过于尖锐。
当前的社会主流,是和谐。而鲁迅的文章中,大多都是批评批判,甚至批斗。在当前“娱乐至死”的环境背景下,鲁迅的文章是否有些不合时宜?
因为鲁迅所在的时代,没有出路。那时,读者就会有救亡图存的精神,他们通过笔来扮演奋斗的角色。可以说,鲁迅的文章,当时的反动政权是很无奈的,他的笔等于无数的军队。因此,就文学的性质而言,鲁迅先生的文章于当前的时代,需求甚少。
第四,时代有局限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盲目学习前人的知识,不加选择,往往效果不会很好。鲁迅的文章在当时起到了疏导感染的作用。但在当今的社会,这样的声音还需不需要?这是个问题。
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逐渐在教科书中消失,我们不需要想太多。虽然它是时代的象征,但也是我们学习岁月的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想学习,或者想教孩子们,自己去找鲁迅的作品,这也很方便。
因为鲁迅的书很容易买到,不是违禁作品,鲁迅所有的话,所有的精神,都包含在他的书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