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小戴准备去相亲,你给支支招,问些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不尬聊呢?”
<问题说明>



封闭式问题由于其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因此让我们很多人觉得很好运用,其实不尽然。虽然封闭式问题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或者二选一,貌似回答很轻松,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结果让封闭式问题在发挥它的控制作用的时候存在一个特点:一旦失控,很难挽回。
让封闭式问题更可控
如何让自己的封闭式问题不失控?《提问的秘密》作者说,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结果导向思维,在提问之初,你需要设想好你期待的答案,然后围绕你期待的答案去控制你的问题。有两个优化方向,一个是使对方能够更大概率回答“有”或者“是”,一个是即使不回答“有”或“是”也可控。

大方向一:让对方高概率地按照你设想的答案回答。
我们首先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 “你觉得我胖吗?”
· “你觉得你每个月的话费高吗?”
· “你经常出差吗?”
· “你工作压力大吗?”
· “你喜欢吃苹果吗?”
我们发现上述问题里面都有一类“模糊词”:“胖”“高”“经常”“慢”“大”“开心”“想”“喜欢”等。这类“模糊词”往往没有标准定义,是封闭式问题失控的一大风险源头。
· “你觉得我胖吗?”——多少斤算胖?脸胖,肚子不大算胖吗?
· “你觉得你每个月的话费高吗?”——多少钱才算花费高呢?
· “你经常出差吗?”——到底一个月出差几天算经常呢?
· “你的工作压力大吗?”——每个人对“压力大”的定义一样吗?
· “你喜欢吃苹果吗?”——怎么样才能称为“喜欢吃”呢?一天吃一个?
在进行封闭式提问时,如果想要精准地控制问题,尽量要规避这类“模糊词”。所谓的模糊词,主要是一些需要主观判断的感知类词语。这类词语以形容词或副词居多,也有带着主观情感色彩的动词,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因此最终会导致提问有风险。此类词语包括评价类词语与情绪类词语。
◆ 技巧1:用客观描述类语言替代主观评价类语言
如果为了引导对方按照你期待的答案来回答,我们可以增加客观描述类词语或表达。所谓客观描述类语言,更多的是针对具体的数据、对方的行为、无法反驳的事实、引用对方的语言或客观情景进行描述。
原句:“你喜欢吃苹果吗?”
改进:“你平时在家会不会买苹果吃呢?”
说明:喜不喜欢吃苹果,我们很难去界定与判断,属于主观评价;但有没有在家买过苹果吃,这是对对方的行为进行描述,是客观事实。
原句:“你工作压力大吗?”
改进:“工作中,你会不会遇见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呢?”
说明:压力大与否是个程度类的描述,可以用具体的情景去替代。
◆ 技巧2:通过对比来引导对评价或感知类词语判断
由于每个人对评价类或情绪类词语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因此最终会导致提问产生风险。但是如果在一定的对比条件下使用评价或感知类词语,对方的思维可能更容易被我们引导。没有对比,可能就没有胖瘦和高矮;有了对比,我们的很多评价或感知类词语的判断就容易从主观变成客观。
原句:“你觉得我胖吗?”
改进:“你是不是发现我比生孩子之前胖了?”
大方向二:将封闭式问题设计成可以“左右逢源”。
◆ 技巧1:从请求对方评价到确认对方的行为
“先生,这个优惠,你有兴趣吗?”这个问题的焦点在于请求对方评价或给出态度。这个问题问出来风险太高,是典型的不可控焦点。但如果将问题变成“先生,这个优惠,你了解吗?”,那么提问的焦点就变成了确认对方是否有“了解”的行为。无论对方如何回答,问题都可控。
◆ 技巧2:从请求对方评价到有多种选择的细节描述
很多封闭式问题都是请求对方对事物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这种封闭式的请求存在对方给予负面评价的风险。于是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将提问的焦点变成对客观细节的描述,而这种细节描述往往有多种选择。即便对方选择了否定的答案,还有其他细节可以满足继续沟通的需要。
· “先生,您喜欢这款手机吗?”
上述问题很多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经常使用,但客户未必会给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于是可以调整为对多种选择的客观细节描述:
· “先生,您喜欢这款手机的颜色吗?”
上述问题将对产品的评价变为对颜色和尺寸的喜好评价,如果对方回答“是”,那继续进行成交引导;如果对方回答“不是”,那销售人员则可顺理成章地介绍其他颜色或其他尺寸的产品,最终实现对问题乃至销售沟通的控制。
◆ 技巧3:焦点从请求对方行动到行动时间的确认
如果你打算找同事借500元钱,你可以直接提问,请求借钱:
“小李,能不能借给我500元钱?”
小李可能会直接拒绝你的请求,并且一旦拒绝你,后继沟通也就失控了。但如果我们将焦点从“能不能借钱”变成“能不能现在借钱”,那我们对问题的控制力则提高很多。
“小李,现在能不能借我500元钱?”
如果小李拒绝你的借钱请求,你可以继续提问:“那现在不行,什么时候方便呢?”且不管小李最终是否将500元钱借给你了,但你至少没有让提问把自己“问死”,而是还有进一步沟通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可控的问题。
磁石帮单身小伙设计封闭性问题
我在你朋友圈经常看到苹果的照片,你是很爱吃苹果吗?(客观描述)
红富士比金元帅好吃吗?(对比,让对方更容易聊)
你之前有过我这种穿着风格的朋友吗?(非评价,但可以引向评价)
你想吃宫保虾球吗?(多种选择的细节描述)
咱们下周三再见个面吧?(确认时间,不行可以再换时间)
问题问好了,这是一个初步接触,但更进一步的需要能够快速读懂对方,这个就考验情商高低了,不然光背问题公式早晚露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