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每天写1000字读书
#启发日记#207 为封闭式问题“平反”

#启发日记#207 为封闭式问题“平反”

作者: 磁石在提问 | 来源:发表于2021-08-16 15:25 被阅读0次

今日启发问题:“一般的沟通建议是多提开放式问题,相对的,那你觉得封闭式问题有什么好处吗?”


<问题说明>

流行的沟通类畅销书,都会大谈特谈开放式问题的好处,建议多用开放式问题对话。

当然了,开放式问题让对方多说,能够不至于尬聊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呢,开放式问题并不是无敌的。

比如,中午在路上碰到了王总。

“王总,您吃了吗?”

这是中国人见面最常见的问候,也是典型的封闭式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平淡无奇,但里面蕴含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因为提问者根本不关心对方是否真的吃了,仅仅是客套话罢了。于是问者随意,答者轻松,该谈什么谈什么,皆大欢喜。

我们如果尝试用开放式问题去打招呼,结局可能会是这样的:

问:“王总,中午吃什么了?”

   答:“怎么啦,想请我吃饭吗?”

问:“王总,中午和谁吃的?”

   答:“问那么多干吗!干你的活去!”

其实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各有利弊,看适用的场合是什么。(话说,不谈适用场景的方法,大多都是鸡汤)

一直以来,封闭式问题的作用总是被严重低估,一如开放式问题的作用被高估一般。《提问的秘密》作者说,封闭式问题则有以下四大妙处。

一、用封闭式问题试探对方状态

可以通过封闭式问题来测试反应,投石问路。

用封闭式问题可以试探对方,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焦点未必是对方的答案,而是对方回答问题时的情绪、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声音大小等非语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这些非语言部分来了解对方的状态,判断对方的心情,以决定后继沟通如何开展。

如同文章开篇的提问,“王总,您吃了吗?”提问者问罢后则可静观其变:如王总兴致盎然,则可开口和领导谈加薪;如王总敷衍了事,则微笑转身离去。看似闲谈,背后可暗藏后手,绵里藏针。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沟通中有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封闭式问题来以小见大,试探对方反应。

同样的道理,当你与领导或家人沟通时,尤其要表达负面信息时,也可以先通过封闭式问题对对方的状态进行试探。

“领导,您正在忙啊?”

“老李,中午吃了没?”

“老公,要不要给你削个苹果吃?”

“老婆,正看电视呢?”

仔细一想,上面问的是不是都是类似废话的问题?但生活有时候不就是由一堆废话编织起来的吗?宝妈时常推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步,邻居大妈迎面走过来,“废话”往往也迎面而来:“带着孩子出来转转啊?”这不是“废话”吗?但这种“废话”确实有必要,如果你不想和对方深入聊天,只需要轻松点头回答“是啊”,毫无压力。但如果用开放式问题来打招呼,可能就“压力山大”了。“最近孩子怎么样啊?”这时的你就不得已要停下脚步,认真地闲聊几句了。

二、用封闭式问题从易到难打开局面

《礼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意思就是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会先易后难地设计。从易到难地设计,其中相对容易的往往就是封闭式问题,它能打开谈话局面,拉近双方距离。如果用开放式问题开场,有时候容易引发对方的抗拒。

设计各类市场调查问卷的时候,前面的问题一定是相对简单的封闭式问题,例如:

· 你的性别是男()女()

· 你的年龄是20岁以下()20~30岁()30岁以上()

当填问卷者开始面临这些简单问题时,会感觉相对轻松,于是配合度会更高。当问卷后面再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开放式问题时,填问卷者配合的概率才会更高。

三、用封闭式问题控制局面,引导方向

针对开放式问题对方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回答,而在回答封闭式问题时对方的思路更容易被引导。在很多沟通场合,我们会利用这个特性,通过封闭式问题控制局面,引导方向。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律师在法庭上为了引导证人或当事人,说出有利于本方的供词,经常咄咄逼人地说“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然后开始用诱导性极强的封闭式问题来提问。

当然一般情形并不需要咄咄逼人,而是借着封闭式问题把话题拉回来,防止过于天马行空或者陷在情绪里。

四、利用“承诺和一致”法则

“如果一开始没有拒绝,后面就很难了。”

“承诺和一致”法则,

在沟通中,我们经常可以利用封闭式问题来设计“承诺和一致”法则的应用场景。典型做法就是,我们可以问个封闭式问题,引导对方回答“是”,得到“是”之后,再提出我们的要求或建议。

有一天,作者带着六岁的孩子去逛超市。

孩子天真地问他:“爸爸,我今天乖不乖?”他回答:“乖!”

孩子再问:“表现乖是不是要奖励?”他小声回答:“是的。”

孩子最后再问:“这个玩具我们家是不是没有?”他小心翼翼地回答:“是啊!”

孩子终于说出最后一句:“既然如此,帮我买这个玩具奖励我吧!”他默默地拿起了玩具,带着孩子走向了收银台。封闭式问题带来的“承诺和一致”的作用便在于此。

磁石看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被诟病,主要是常被用于情绪式表达,比如“你到底行不行啊?”“真没办法了吗?”

这种情绪化表达肯定让对方不爽,无论你说的是不是事实、在理不在理。比如上面的问题换成“问题卡在哪了,需要什么帮助吗?”“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试试吗?”,明显对方更容易接受。

磁石发现《提问的秘密》作者上文所说的封闭式问题好处,比如试探对方状态,其实也是利用了封闭式问题的情绪价值。丢一个小石子过去,看看能激起多大的涟漪。

突然想起《六顶思考帽》中,经过大量的分类和同频理性思考讲述后,德博诺老爷子在书的末尾说了经典的一句话:

最终,所有的决定事实上都是“红帽决定”,我们列出了所有要素,但最终的决定永远事关情感。

//每日一问一答,激发无限潜能//

坚持每日写作(日更)有捷径,用 #启发日记# 解决输入不够、无话可写的问题

为什么我要发起#启发日记#?

新朋友跟写#启发日记#须知

相关文章

  • #启发日记#207 为封闭式问题“平反”

    今日启发问题:“一般的沟通建议是多提开放式问题,相对的,那你觉得封闭式问题有什么好处吗?” <问题说明> 流行的沟...

  • #启发日记#168 提问如何收放自如?

    今日启发问题:“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时候应该用开放式问题,什么时候应该用封闭式问题?” <问题说明> 一问...

  • #启发日记#209 尬聊,是你封闭式问题没提好

    今日启发问题:“小戴准备去相亲,你给支支招,问些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不尬聊呢?” <问题说明> 封闭式问题由于其结构简...

  • 为手机“平反”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 记得去年看到一则新闻:大连一小区,一初中男生坠楼身亡。起因...

  • 为落叶平反

    你将所有的委屈 向着秋风诉说 叶子,一片一片往下落 秋风,如同一个诚实的孩子 你每说一句,它便记下一句 然后去揭发...

  • 为嫉妒平反

    PS. 图文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点赞背后的十种心理状态》中谈到有种心态是羡慕,或者羡慕中带点儿嫉妒。...

  • 为大圣平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典范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单单是剧中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这一章节就足以让人热血...

  • 为大圣平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典范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单单是剧中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这一章节就足以让人热血...

  • 为大圣平反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典范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单单是剧中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这一章节就足以让人热血...

  • 为苍蝇平反

    一只苍蝇站在枝头 懒洋洋享受阳光的温柔 麻雀投来鄙夷的目光 瞧瞧你那脏巴样 天天扎在垃圾场 看见你!五脏六腑都翻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启发日记#207 为封闭式问题“平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ud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