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看市场:找到属于你的快车道
上面几节是从能力的层面,建立职业发展的思路。包括定位自己的天赋优势和能力现状,它们本质上是帮助建立对自己和对职场的客观认识,知道你是谁、有什么优势、职场需要什么、你缺什么、以及怎么办。下面将眼光放在具体的工作机会中,如何施展才能。这需要拓宽视野,挑选合适的机会。
成为信息宽胶带
宽胶带是指:信息获取能力比较强的人,获取信息的面积大,粘性也很强。擅长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信息,并且把外部的信息跟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融合,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在职业发展中善于把握机会,快速卡位的人,往往都具备宽胶带的特质。
在职业发展上看不出更优的选择,表面上看没有选项,其实是没有看到选项。可能你没有打开向外搜索信息的能力,或者没有找到有效的关键信息。
不要等到需要找工作的时候再去外面看机会,而是始终关注趋势,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保持敏感。人也是重要的信息源,如果自身所在的体系接触面比较窄,新的事情、新的趋势可能都达到不了,这时候就必须主动拓展人脉,去找新的信息源。在感兴趣的领域,要有相关的人脉,比如与社群的小伙伴、前同事等建立关系。
还可以从职业经历丰富,已经取得一些成就,或者在头部公司的人那里获得更有效的信息。多关注他的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找他吃饭、聊天,对他进行信息剥夺。这些不只是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在各种信息中看到可能性的能力。
像做调研一样去工作
在关注行业、热门职业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的想法,怎么判断感兴趣的行业要不要进入呢?
通过调研,了解清楚这个工作是什么样的,自然而言就能获得答案。怎么调研呢?
首先,好的工作往往是和目前的情况稍微有点距离,需要跳一下才能够得着。当发现好的工作的时候,不要自我设限,要敢于争取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好机会。
其实,调研要像做一个课题一样去搜集信息。调研的目的是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校正认知偏差。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其他的可能性,澄清内心的想法。调研的另一个目的是明确跟目标岗位之间的差距是什么,然后有针对地弥补相关经验和能力、挖掘具体的匹配潜力,想办法缩小这个差距。
最后,调研的方法可以是,关注行业相关报道,看行业里的人,大佬们的公开演讲等。或者直接找到这个行业或者岗位上的人,问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个岗位职业包含哪些
考核的KPI是什么
未来的成长空间是怎样的
这个岗位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事
可以多问几个人,对获得的反馈加一个滤镜。因为有的人比较消极,说的偏向于不好的。有的人比较积极,说的偏向于好的。
好机会的两个最简衡量标准
快速发展的行业、成长的公司,往往是人才需求缺口大,能够得到更多成长空间、更高经济回报的好机会。但是行业总有起起落落,公司可能会倒闭,需要找到那些在工作中获得的带不走的能力和积累的资源。以下有两个衡量标准:
第一,身边的大多数同事,是不是都比你牛
第二,未来一到两年,在这个公司里工作,会遇到哪些挑战性的任务,能促使提升哪些能力,能积累什么资源,这些能力和资源是否能助力下一阶段的加速成长。
用这两个标准筛选出好机会后,如果面临多个选择,可以从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思考现阶段赚钱更重要,还是积累某些经验或资源更重要,从中选择满足迫切需求的那个机会。
总结:
首先,要对趋势保持敏感,有足够的信息输入,建立有价值的人脉,更重要的是要能在信息中看到可能性,看到机会,
其次,在找工作的时候,好机会是需要加把劲才能得到的机会,因此需要做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校正认知,明确跟目标的差距。
最后,从身份环境和自身提升两个层面,判断到底是不是一个好机会的标准,抓住对自己更重要的。
6、看市场:加大与好机会相遇的概率
你不仅在看市场,同时也在被市场看。你不仅要自己找机会,也要让机会主动找上你。
下面是做好职业价值呈现和价值传播,加大与好机会相遇的效率的方法。
利用接触点,做好价值呈现
接触点是你与外部产生接触的方式,可以分为3类:工作、社群、互联网。
工作中是职业价值体现最直接的地方。在工作中,一是要会呈现优势,呈现独特性,让自己更容易被看到、被记住。二是要有作品意识,尽量把工作成果展示成可以传播的作品,比如把工作经验总结升华成一些方法论,分享出去。还有在和外部客户或合作伙伴打交道,也是潜在机会容易出现的时候,这种场景需要克服保守的心态,让别人更了解你。在年轻的时候,机会是别人赋予的,别人愿意赋予机会的前提是,你对他呈现了你的价值和你的优势。
社群的自我价值呈现的关键也是不要太保守,需要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你。如果有线下的聚会,假如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时间和交通成本都很高,完全不用去参与线下聚会。注意重点去搭接资源和人脉,给对方留钩子,让对方知道未来你们可能发生交集的地方,或者彼此共有的兴趣点。也就是给今后进一步的联系甚至是合作埋下相关线索。
对于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愿意独立生产内容的人,互联网可能是主战场。但是需要珍惜和审慎每一次对外发声的机会,因为每一句话都有留下痕迹。可以有策略、有计划地在各平台上传播自己的影响力,包括当下的学习收获、专业上的思考和洞察、分享做过的项目经历等。
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慢,但是时间久了积累的效应会很大。
撰写你的产品说明书
当你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放到职场和市场中看的时候,怎么去定位自己的功能,怎么去描述自己、证明自己。这里面可以包括一句话描述和详细说明。
撰写这个产品说明书,一方面是帮着自己梳理思路、定位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别人清晰的认识自己。
一句话描述及时向别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里面需要体现两个要素,一个是功能性,一个是独特性。功能性是指你能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独特性是与其他同行相比独特的优势,一种是人无我有,一种是人有我优。功能性要和独特性产生联系。
然后是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以下问题进行解释:
我能帮人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价值?
以往有哪些成功案例,达到什么效果,用户对我的评价是什么?
与同类产品相比,有哪些独特优势和竞争优势?还有哪些未来可挖掘或有兴趣提升的潜力?
在哪些平台上有展示空间?潜在用户如何能够快速找到我?
产品说明书要有重点、有主线,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通过你做过的东西,能够清晰投射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产品说明书也需要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进行不断地迭代。
总结:
职业价值呈现和价值传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工作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建立作品意识。在社群中跟别人分享信息,展示自己。在互联网坚持输出,珍惜每一次发声机会,让信息和资源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中流动起来。
阶段性地梳理自己,给自己写产品说明书,找机会把自己的说明书展示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主动地找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