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道训》 提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而如果存在这样一双旁观宇宙的眼睛,它今年几岁了呢?
138亿岁。
当这双眼睛孤独地遥望浩瀚星空92亿年之后,那个被命名为地球的小伙伴才在它的眼皮底下姗姗来迟。
岁月无垠,直到200万年前的某一天,这双眼睛终于又看到一种可以被称之为人(能人)的家伙。它看着他们在天地万物中摸爬滚打,滚滚向前。感觉世界新奇了些,而时间似乎也在瞬间变快了许多。
而人,何以为人?我们是否有什么使命?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我们?
中国博物馆讲解员、知乎科普大V河森堡的处女作《进击的智人》一书,就试图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成长演化史。看这本书,总计花了9个小时。几个小时,阅尽人类前世今生百万余年,有爽度,有困惑,也有小小的领悟。
贯穿全书的关键词是匮乏。匮乏塑造了人类的模样,匮乏塑造了人类的历史。
食物的匮乏,迫使人类直立行走进军草原,性资源的匮乏让雄性热衷搏斗,而灾荒之下,自诩高级的人类不得不一次次化为猛兽彼此吞噬,甚至食子血肉。
而在背后主宰匮乏的,是人类始终无法战胜的上帝——自然。只要自然愿意,它可以在一夜之间毁灭大罗马帝国的庞贝古城,可以在瞬间吞噬华夏兴盛的华夏古都。没有余地,不得喘息。自然之神,以其睥睨众生的变化无常,宣告着人类的渺小和对这颗蓝色星球的绝对主导权。所谓文明,在与自然对峙时,脆如尘埃,不值一提。
翻阅《进击的智人》,除了重新认识了人类历史与匮乏之间紧密联系,还有一个关键词令我思考甚多。这就是【时间】。
按照霍金《时间简史》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最初是一个空间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在大爆炸开始前,一切时间与空间毫无意义。宇宙蛋爆炸伊始,时间逐渐厚重。直至今日,终于有138亿年(也许更多)的岁月。
从智人走出非洲开始,时间之于我们,拥有了曾经、现在和将来的区间划分。河森堡以一个极其宏大的时间尺度,为我们梳理了智人不断解决匮乏的历史。我们从四肢爬行到两腿独立,从动物本能进步发展到人的理性。而在这过程之中,万物皆被裹挟其中,唯独时间一声不吭。然而,若是剥离了时间这一变量,万物所有似乎也就真没了意义。的确,没有了今日昨夕,何谈智人前生,又何谈后世长歌?
回望历史,任何一件大事,总是首先定位于时间。时间,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基准线。加入了时间这个变量,人类对于世间万物的思考才有了可能。自然主宰人类的生存或毁灭,而时间,则主宰着自然。有它存在,草木方有枯荣,万物方有生死;它划出四季,变换沧海桑田。时间之厚重,更显人类之渺小。
记得读过一本书叫《时间的朋友》,深知看懂时间的价值,才能了解人类活着的价值。人类要做时间的朋友,因为不管我们在做任何事,不管事情如何复杂,唯有时间,才是最无法估量的变量。
时间,见证了智人战胜匮乏的历史,见证了人类如刍狗的苦难,见证了人类不曾开化的兽性,也见证了人类真善美的光辉曾经普照大地,更见证了人类文明这袭华美的袍如何长满虱子。
关于如何描述时间,我曾经最喜欢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的这段描写:多少年后,伦敦将变成野草蔓生的荒野,在星期三清晨匆匆经过此地的人们也将是一堆白骨,唯有几只结婚戒指混杂在尘土之中,此外便是无数腐败了的牙齿上的金粉填料。到那时,好奇的考古学家将追溯昔日的遗迹,会考证出汽车里那个人物到底是谁。
浩瀚的岁月长河,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终,有建立就有瓦解。而已经跨越200万年而来的人类,谁又敢说自己,会是这个星球最终的霸主?
只是发展在继续,苦难在继续,疑惑在继续,希望也在继续。在书的最后作者坚信,美好的明天一定到来。他说:“所谓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搏斗,是为了现在;前行,是坚信将来。也许,这是我们对于时间最朴素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