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期待”是沟通架构中的第一步。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需要先把自己和对方的“共同期待”抛出来。要让听众、读者都能感到,接下来的内容“和我有关”。不然,听众会关起耳朵,读者会关掉页面。
但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往往会感觉和对话者没有所谓的“共同期待”。比如在职场中,我们打工者天然觉得和老板是无法在很多事情上找到共同期待的,我们总觉得上司的要求不近人情、很不科学。很多时候,我们要么是无奈地同意上司的要求,要么就是因为“讨价还价”搞得针锋相对,很不愉快。
我们要学会并试图从更高的层面去找沟通双方的“共同期待”。面对很多问题时,如果我们能懂得求同存异,并从更大的视野,站在更高的视角,把眼光放地更加长远,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可以找到看似对立面的双方的“共同期待”的。
更高效地完成一件工作,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拿出优质的工作成果。除非不想干了,不然,我们就必须努力去找到大家的共同期待,并且把分歧点引导到这个共同的期待上,让双方可以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之下去把一件工作做好。
在和家人沟通时,我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出于“为了你好”的目的,所以怎么讲、用什么态度讲并不重要。
但事实上,因为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对,我们的这份关心却无法好好地传达给对方。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说教、抱怨、责怪,让亲子之间、爱人之间的沟通陷入了僵局。
而如果我们愿意去找到那个“共同期待”,就会发现,大家的方向也许不同,但都是希望对方好的,都希望对方健康、平安、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把这份关心和爱传达给对方。不能因为是家人,所以随便怎么说都没有关系。殊不知,家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好好说话的对象。
很多时候,父母明明是关心,可是却用责备的话语说出来。请爱人帮忙做一件事情,明明可以好好表达,却大发脾气地说出来。怪不得人们常说:我们总是把最坏的情绪留给了家人。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276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