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客体关系梅莱妮克莱因单元第6次课 备忘

客体关系梅莱妮克莱因单元第6次课 备忘

作者: f7d01673dcd6 | 来源:发表于2016-03-17 23:18 被阅读59次

                                    ZLJ

    客体关系梅莱妮克莱因单元第6次课 备忘

    时间:2016年3 月13日

    地点:大溪地

    主讲:T

                       我的开场,是“祭献”还是“嫉羡”?

    满怀期待,我们终于来到了克莱因的嫉羡与感恩这个主题上。可是听完整堂课,我都觉得自己没有把嫉羡与超我链接上。课后再与同学们讨论,才发现,自己对于嫉羡很大的误读!我把嫉羡理解成为了祭献。开始我就是写的祭献,但是课程开始不长时间,我就意识到字错了,并及时纠正了。但是,我的脑子里还是会把嫉羡理解为祭献。仔细想来在课程还没有开始的几天,我就把期待放在“祭献”上。我期待一个答案,就是孩子早期的原始依恋与坏的客体关系经验,也许是源自一种“祭献”。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在那些内心中早已存在的恶意于愤恨中,我是受害者。我是被动的被一种“祭献”所掌控的,是被动的是受害者。而“嫉羡”恰恰标注了,这是由你这个主体去发出的。这于我来说可能是一种防御和掩饰。

    T说在婴孩在经历早期的客体关系中,会不同程度的趋于两种不同的倾向,而走向两条路:1、爱中感觉一种满足感;2、照料中,形成很多恨意的冲动和反应模式,形成一种敌意和嫉羡。  而这两条路又会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你是在这种爱的满足感或者恨意的冲动和反应模式面前:去发动依恋?还是发动寻找的力量?  很显然,我倾向于在照料中,形成很多恨意的冲动和反应模式,形成一种敌意和嫉羡。之后又在这个点上形成固着,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原始依恋的补偿模式。呵呵!看上去够糟糕了的,还好,我走到了现在,看到了这些。我没有自我放弃!

                           课程主体部分

    一、嫉羡与感恩的背景

    1、1955年日内瓦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

    2、1957年成书《嫉羡与感恩》

    3、晚年主要的理论贡献:嫉羡诞生于婴儿早期,直接指向早期的部分客体。

    4、嫉羡与感恩是克莱因的儿童心理发展动力学的基础,也是她一直重视的爱与恨的情感表达在生本能与死本能动力观的扩展!

       嫉羡一定是部分客体,这样的孩子成人以后看人一定是非常偏狭的。以最恶或者是最好的角度去看人的。一个人看人只要是非常偏狭、偏激,一定是部分客体。 着了魔一样的,大家都觉得是垃圾,你却觉得对方是个宝。反过来比较少见。我一听到看韩剧,我就想她在补偿什么?

    爱与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射雕里面的穆念慈。她不知道杨康骗她吗?她就是抱着自己的私心!她要!极端偏执的要!补偿!那个动力结构为什么会带着那么多的破坏性?

    以上两段中:一个“嫉羡一定是部分客体”一个是“穆念慈对杨康极端的要”与“补偿”,一个是你对对方的部分客体锁定。一个是你被自己极端补偿锁定。它们都是一种狭隘欲求的锁定。所以也就理解了T的那一句:“那么为什么不能放眼看世界?”被锁定与放眼看世界之间的差距太大......

    二、嫉羡的概念

    1、弗洛伊德的女孩阳具嫉羡——阳具中心主义。

    2、男孩对剩余女性气质的嫉羡。

    3、克莱因的反弗洛伊德的阳具中心主义。

      克莱因的强势,强盛的斗志、战斗力、建构的能力。她必须完成女性的自我认同。

    4、1955年扩展和深化了她原初的嫉羡概念,把它作为一种原始的和根本的情绪之一单列出来:是死本能的最初表现,在它的原始形式中,直接指向哺乳的乳房。

    5、在偏执—分裂样位相中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

      HCM案例中,咨客的个人的工作、生活经历,以及对原生家庭中成员的攻击,看上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和震撼!而她的自我要求与攻击无不围绕着的就是“嫉羡”的破坏力,对自己的,对亲密关系中她认为成功的人的。停留在偏执—分裂位相上的夸大与投射性认同。让她逐渐用幻想建构起了一种有巨大偏狭的客体关系经验。她深陷其中,逐渐的导致人格的扭曲。

    由这个案例我想到的是:

    (1)在孩子早期客体关系形成的关键期,母亲的不同阶段给予孩子的成长的影响力。

    (2)一个孩子在早期客体关系中,个性特质导致他们的不同选择与倾向。

    (3)嫉羡的破坏性。一种被锁定的生命状态。从中我也体会到了咨客内心很深的恐惧,以及由此引起的焦虑。就是“她觉得如果服输,她就掉落了。就彻底把人生给毁了!所以她绝对不让自己掉,但这样的结果是她绝对会掉下来。 ”  那么这种恐惧来自于哪里呢?生本能与死本能?一种早期不被响应和安抚的,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以及得不到满足的痛苦的防御与对抗?

        在抑郁位相中运作的嫉羡是神经症性人格的基础:恐惧与空虚以及内疚性补偿。这是一个大点。回到抑郁位相的理论中:当认识到依赖并害怕攻击性会毁掉照看者,或者导致敌对关系的焦虑的产生,从而导致负罪感、失望、抑郁、嫉妒、贪婪。而与偏执—分裂位相它的成长性在于:依赖客体的同时知道了整合客体,开始有了边界。

    三、嫉羡与感恩的两个方向

    你在满足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焦虑。不满足我就着了,我就完蛋了。不满足我绝对接受不了,一定是焦虑,一定是跟你的内在有关系。内在的素质很重要。内在的处理能力,每个人的特质。不是环境决定论一定是有内在素质卡着的。

    从母亲那里获得爱、照料和食物及关注激起两种反应:

    (1)爱的满足性反应——感恩

    持续灌注  有效边界  有益的内在客体。  没有边界就是溺爱。

    内在资产——底子怎么样?你的内投能不能重建?怨念与抱怨,一定是内投的问题了。不会因黑暗势力而把自己淹没。重建内投。H案例目前所处的关键阶段,恶龙阶段不是容易过得去的。深水区很多人格的东西,那些关于嫉羡的东西。能否穿越?命!

    (2)恨意的冲动——敌意与嫉羡

    * 恨意与焦虑的内在处理的失败,所形成的施虐与攻击冲动。

    精神分裂症里就很明显。有的人在社会关系还可以,但在亲密关系中。焦虑所形成的。死鼓鼓的,气急败坏的。都是你心智上的失败,那么多的焦虑控制了你,你处在被动的状态。焦虑是最要命的东西。HCM案例中,母亲工作上的脱颖而出,她在那个体制里面的隐忍与周旋。女性的掌控欲,又要在男性的社会中处处小心。母亲与T的链接,很舒服。不摆姿态,她锁定目标后。去德国探亲,礼物的用心和恰到好处。上升到食物链顶端的,极高的心智。是她的女儿没有的,她强烈的攻击自己的母亲。这种攻击导致她无法跟资源进行有效的链接。孩子长不大,母亲就矮化了,70多岁还要教孩子去链接。孩子长大了,父母才不用那么操心,也才能归位。   焦虑处理的失败——导致施虐与攻击性。   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就要大闹一次!

    * 被贬低的内在体验与持续的焦虑体验。

    自我贬低后再去贬低客体。 自我否定的根源。折到自己身上去做一个反思。

    是的,除了环境关键还在于你的潜意识选择。你选择内投一个什么倾向的客体关系经验。

    四、区分嫉羡、嫉妒与贪婪

    嫉羡

    1、一种愤怒的感觉,为一个人拥有的享受某些我所欲求的东西要强烈的夺走或者毁灭它。

    2、一种更为原始的冲动,产生于部分客体时期。

    3、它是纯破坏性的,其目标是摧毁所爱和所羡慕的客体。

    4、不只以贪婪的方式进行抢夺,而且还会把坏的东西放入母亲体内,主要是坏的排泄物或自体坏的部分。

    5、性质是破坏性的,实现方式是投射或者是投射性认同。

    6、4800岁案例:部分客体以及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而投射性认同是最大的阻碍整合的潜意识运作机制,她的恶超我持续以投射性认同方式阻碍她建立一种必要的信任和安全的关系并以持续的幻想性防御进行潜在的嫉羡基础上的原始攻击!

       在这个点上,我了解到嫉羡对自体和客体的原始的破坏性,嫉羡产生于部分客体时期,以及嫉羡的实现方式是投射或者合适投射性认同。关键词是:原始冲动、部分客体、投射、投射性认同。它更多是一种封闭的、狭隘的、主观自我的状态。

    五、位相与嫉羡

    1、在偏执—分裂位相中,好客体和坏客体之间的分裂是内投好客体的必要前提。

      客体已经分裂成好的、坏的。这个要看你的素质。你内投的是好的多一点、还是坏的多一点?

    2、嫉羡不仅攻击好客体,而且也通过投射和分解,使它的成为坏客体。

       这个很致命,这个就是在我们的很多治疗中。我们很建立一个好客体的修复的根本点。

    3、对好客体的内投将会壮大自我,而对于理想客体的嫉羡性的攻击却阻碍了这种内投。

      好的内投的重要性。

    4、好的内部客体被摧毁的越多、自我就越感到贫乏,并增强了嫉羡。

      没有支点,讲早期的支点。好的内投。小孩子怨念太深,抱怨太多。显然你的内在是匮乏的。

       在这里我想到的是:作为母亲,我们虽然决定不了孩子个性特质与倾向。决定不了他们最终会选择内投好的客体多一些,还是坏的客体多一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到我们的焦虑和攻击给孩子造成的焦虑的状况是怎样的。我们也可以教他一些处理焦虑的方法。

    5、LXF,早期的恶超我阻碍了她与T的建立必要、安全的关系,随着不断的加深对T的了解和不断的尝试,尤其是理想化重新的建立和重建内投,开始真正的理想化关系的建立和修复,并进一步的休正内投以及投射性认同的过程。

      在这个点上,我看到了嫉羡对于偏执—分裂位上的破坏和阻抑。由此想到了再自体修复中T 让我体会的那个“善意”......我觉得这是在进行内投修复。在与LXF的一路结伴学习,我对她的了解带有我个人的早期客体关系经验的东西。早期内化的坏母亲形象,让我对女性有一种结构性的回避和怨恨。我期待着自己的成长,也同时期待着LXF的整合与成长。让善意在不经意间流动起来吧......

    六、嫉羡与超我

    1、嫉羡性超我在分裂—偏执位相上

    迫害性焦虑

    4800岁案例中,对于坏客体的投射、以及投射性认同对于关系的破坏。这种破坏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唏嘘。

    2、嫉羡性超我在抑郁位相上

      罪疚感与无望感    对于父母的好,其中情感成为一个试金石。没有情感,那只能称为一种补偿。反思去年生父去世,自己的愤怒、冷漠到最后的无法表达也表达不了的情感......

    3、嫉羡是阻碍偏执—分裂位相向抑郁位相发展的重要的内在状况。

    * 过度理想化是基于迫害的否认,所以他既模糊又不稳定,从而增强嫉羡。

    * 迫害性焦虑导致分裂。

    * 好客体与坏客体越难整合。

    总结:

    课上总结:

    今天的课,伴随着一曲《男人的梦想》,我感受到了整个场透出了一份宁静和深沉,内心仿佛打开了一个很深的黑洞。那里有对自己的看见,也有对他人看见,这种看见让我多了一份对他人的理解与善意。触碰到了很多内心中很多黑暗的东西。养心,很多东西值得课后细细觉味。你与小周的对话,那个关于黑森林的故事。一个巨大的机缘进入到了魔界故事中,很深的吸引着我。我也好想我的儿子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去聆听这样的故事。那种刚刚脱险,还没有来得及喘息、你又得聚集勇气勇往直前、以及期间伴着绝望与孤绝的生命状态。让我很深的想到了电影《魔戒》中的场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客体关系梅莱妮克莱因单元第6次课 备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bc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