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史书与小说的那些缠绵事之温酒斩华雄/
今人识三国,大多是幼时电视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启蒙,喜欢音乐的也能哼哼林俊杰的《三国》,读书娃儿的话大部分是历史书上的絮絮叨叨。
提起三国,脑海里便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刘关张桃园结义,既生瑜何生亮,青梅煮酒论英雄,宁我负天下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挥泪斩马谡,白帝城托孤。当然,还有俺也一样,诸如此类的情节,每每说起都深入人心,这还得益于罗贯中的小说手法演绎。
今日看一本写酒与古人的渊源的学习型书时,恰好说到温酒斩华雄,心生好奇,仔细一看,却是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关二哥请战的情节,不由大骇,若是往日,我只当是茶余饭后来消遣一二,然而此书发行目的可是知识梳理并广而告之,理应严谨。
然而,书已面世,亦是覆水难收,不禁慨然,史书与小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向世人言明历史?大多数人都不喜读了无生趣的史书,撇开文言文的理解难不说,言辞慎思的正史与精彩纷呈的小说,大众选择总是有点二八定律的趋势,言及此,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所言:从来如此,便对么?
此言并非捧高踩低,人生本来就是即可以像罗贯中《三国演义》这般虚虚实实的手法落笔,也可以和陈寿《三国志》那样以史为证的实事求是。
我依然继续看书,我企盼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真正温酒斩华雄的,是孙坚。
庚子年四月廿九巳时 闲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