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判断标准.png好不含糊的说,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当下,因为也没有什么学习是立竿见影的。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才一只读书到大学,读了将近十几一二十年的书,才让我们真正的毕业,走上社会这有一个崭新的大学。
所以,哪怕毕业了,走出了校门,那么我们在新的领域面前也还是幼儿园的水平,也还是一个新生者,只不过我们的领悟能力,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比着幼儿园时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能够更快的,更好的接受这些新鲜事物和知识。
学习是一个用自己免费的时间和经历,加上少量的金钱(大概就是购买书籍的开销吧,或者请个健身教练,甚者,报个培训班之类的)去投资自己的未来。
这是实话,也是警言。
知识的种类.png不是我们太势利的眼光对待知识。而是这就是知识的判断标准。很有可能说,那这样一来,我对于知识的概念就彻底懵逼了,因为刚才还说道,没有立竿见影的学习过程,那我怎么分辨,我现在吸收的信息,是不是对以后有价值呢,我怎么知道我吸收的信息可不可以作为知识积累起来呢。
这里又落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信息,我们要用知识的判断标准来筛选是否阅读和记忆。
可以这样说,人脑就是一个外设(硬盘),你可以存储相当大量的信息,但是不是无限量。爱因斯坦说过,他从不记忆书本上有的概念定理,因为那些东西不会消失,记不得,翻书就好了。对于他的高智商高利用高开发的大脑而言,存储容量很珍贵。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不用担心我们的硬盘装满。因为我们根本就装不进去。
想要将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那就是要把信息系统化。因为独木难成林。碎片化的信息知识孤立的信息块儿,只有系统化的信息链条,和信息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体。
切换关注点.png说了学习,又说了知识的判断,下面就说说知识的种类。
这是李笑来先生做的划分。我只在这个层面上做延伸。
繁殖能力对于任何有机生命体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代表着他的DNA得以延续,得以进化,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的生物,基本上没有上是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一类生物。比如——“骡子”。
类比到知识上,如果一部分知识也具有这种繁殖能力,或者说衍生能力。那么我们学习的效率将会提高很多,试想一下,我最近在学习电子琴,需要从最基本的乐理开始学习,需要学会看五线谱,简谱,需要懂得拍子,音阶。单纯的说,我是为了学习电子琴而去储备乐理知识,但是当我真的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之后,那么我再自行看谱视唱,甚至自己编曲都变得很容易。
如果我进而无师自通有上手了吉他,尤克里里,架子鼓……
那么这些能力和知识就是基于基础乐理繁殖出的知识和能力。
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真的夯实基础。因为下盘不稳,可想而知“战斗力”地下,繁殖能力也就弱呀。
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个观点,今天没时间了,有空再补。
先发为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