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冽的秋风拂面而过,我不禁紧了紧身上的衣物,印象中的秋高气爽好像并不适用于此时此刻。我也曾找寻过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可终归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时,却只抓住了它的衣袂。我知道,再不抓紧,冬就来了!
今年的秋格外得冷,好像它从未来过。城市里,夏和冬的影子相互交叠,最不显眼处,秋在蹁跹起舞。
我很怕今年的秋会觉得冷啊!怕她望不到和煦暖阳,更怕她于落叶纷飞时见到已着棉衣棉裤的人们低头疾行的匆忙样儿。在我的印象中秋本该是最让人舒适的季节,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出家门,去登高,去郊游,这穹顶之下,皆是好去处。
可还未待我整理好衣装去拥抱它,它却已将背影留给我。是的,正因为我们对初秋过分地依恋,便恨不得四季皆是这清爽宜人恰到好处的秋,所以才对秋与我们擦肩而过时未曾回头充满了抱怨。这大概就是爱至深处,责之更切吧!
近两日,自诩有文人基因的我,也想循着前辈们的脚步写一写秋,只是我的秋该是怎么样的呢?是喜悦,是凄然,还是如曹孟德《观沧海》般充满豪情?我一时之间还难以给我的秋定下基调。
踌躇许久,我放下了手中的笔。也许,我应该亲眼去见一见了。
我沿着这座小城的街道漫步前行,只为寻我心中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去寻那最有秋味儿的景。
须臾间,我便见到了,那被西落余阳照耀下闪闪发光的金色槐树,远见时那满树的金黄毫无杂色,连枝干都是金黄色的,与旁边那颗黄绿色的杨树并排站立,一片黄,一片绿,就这样堆叠着,成就了秋特有的颜色。
我压住步子尽可能得走得慢些,就这么不疾不徐地走着,瞧着,望着,好使我融入秋里,深吸一口这清冽的秋风,感觉整个胸腔都荡满了清凉,脑子也跟着清明起来!
道旁的树列队站着,绿色虽仍是主色调,但也或多或少地染上了秋日的余晖,令色彩繁复了起来!
我特意去家附近常去的那个小广场,广场中心有池圆形荷花塘,夏日时亭亭玉立的荷花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下苦苦支撑的荷叶!改写一下苏轼的诗,大概就是“荷叶虽有擎雨盖,只因恋秋犹独支。”瞧,连荷叶都爱上了她。
秋时日短,不一会便天色渐晚,想抬头寻一寻西落的太阳,却见到了此番景象。
在天边挂着比往日大上许多的红日,它是橙红色的,点缀着暖暖的余晖,竟也将它身侧的云彩染成了绚丽的晚霞,若寻些词汇来形容,大概就是半醺的落日与微醺的云霞在梦幻的粉色,蓝色,紫色,黄色晕染的背景之下互诉衷肠吧!瞧,这个多彩的秋啊!
原来秋从孟秋,仲秋,再到如今的季秋,她一直都在,是我疏忽冷落了她,忽略了她带来的这万物变化。我总是匆匆前行,没能静下心来寻找她,如今特意来寻,方知她自来时便一直都在。
秋看似短,那是因为她是这四时之中,唯一一个占得三季之姿的季节。她既得了夏的温存,又觅了冬的气息,更是留下了她独有的风姿绰约!她将三季纳为一季,好使人们于季节的更迭中适时地添衣。瞧,她多么体贴入微啊!
自古文人墨客都惯爱将秋与凄美,萧条,孤寂,落寞,这类的词语联系起来,而我却觉得秋最是多情,就是不知道刘禹锡先生吟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时是否也和我有着相同的看法!
为何我要赞秋多情,那是因为除了秋有三季之姿外,更有着四时中最绚丽的云霞,有五谷丰登,红橙黄绿的缤纷,还有那乡间满载的笑声,何来悲凉之说?
深秋时万物虽皆有凋零之状,生机殆尽,见者皆徒增凄凉,但那萧瑟的秋风诉说着的亦是她的不舍,这大概就是多情方惹多情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