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生存,天涯,干旱
首届。“首届”这两字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离现在已有48年之久了。1974年秋季我们被推荐上了本公社的那所高中,76年毕业,我们这批人就被叫作“76届的”。刚刚我在网上查了下资料,问我们这所高中的首届是哪一年,下面链接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公社于1971年第一次创办高中,199名学生通过考试,推荐,政审,来到了这里开始就读,,,”这篇文章是一位本地名人写的,他就是这所高中首届那199名学生中的一员,那时高中两年学制,那么他们就是1973年暑假毕业的,也就是这首届又叫“73届”,推之,我们1976年毕业的是该高中的第4届。
总记得,那北师大毕业丶带我们语文的严老师,好几回在上课时对我们说~“哎,那首届的学生才真优秀呢,他们很有几个作文写得挺好,那万某平,洪某华,胡某新,傅某球,,,”他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不止一次,所以那几个人的名字,都过了快50年我还记忆犹新。果然,这几个有文才的人后来都有一定的成就,很有名气。那万某平10年前就官至地区级市政协主席,洪某华是我本大队的,先是某部队高级文职干部,后转业当过省扶贫办主任,胡某新,县公安局的干部,傅某球,后来变成我师范的同学,老早就获得了中学高级职称。当年这首届秀才们的人生际遇足以证明,文才还是挺有用的。刚才看到的介绍我们那所高中首届的文章,就正是那叫万某平的前市政协主席写的。
当年那严老师当着我们的面夸赞首届的得意门生,一方面是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人家,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感叹我们这一届多半是鬼混进来的,比首届的差远了。果然,后来我们这届的没有谁干出什么大成绩,都默默无闻。不能不说那严老师的眼光好厉害啊。其实这首届里还出了一位工程院院士。
我们区高中从1971年开始创办,到1981年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紧接着这所高中变成了“镇一中”,初中,之后跟我似乎就没啥多少关系。
“首届”这词还让我联想起了1977年10月恢复高考后的首次大学招生考试,我也有幸参加了,当时又兴奋,又辛酸,失落,那年最后我名落孙山了嘛。还好,那又过两年,1979年我总算也幸运了一回,考了个中专,捡到了个铁饭碗,如今退休也享了点福。不错,记起来了,我们那高中首届里好多人在第一次恢复高考那年一举成功,考上了名牌大学,再一次当上了“首届”大学生~上文那院士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当年参加高考时,晚上就和他住在一间寝室里,每天考试结束后他都兴奋异常,夸夸其谈,志在必得的味道都写在脸上。
生存。任何人的生命个体存在的时间严格来说,就是从母腹开始孕育的那一刻算起,所谓生存,似乎又应该从出世的那一刻算起,人活了多少岁就是从出世那一刻算起。如今都成小老头了,我常常禁不住回忆起也算漫长的人生经历,的确感到生存不易,一生里遭遇了很多挫折,不幸,甚至生命危险,多少次命运简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能活下来几乎都是偶然的,靠的是天帮忙和逆来顺受的意志,否则早完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