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写这本书,翻译这本书,还是读这本书的人,都是在管教孩子方面遇到困难和疑惑的人。这些人选择了积极探索,研究,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将来,也为了家庭以及亲子关系更加健康。因此不断学习,更正方式方法,所以才有了这本书,以及这其中积极的意义。
第一章 正面的方法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
鲁道夫·德雷克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第一个重大社会变化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们梳理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而孩子们指是在追你岁他们周围的榜样。这是一件好好事情,是社会的进步。孩子们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太多的父亲母亲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面早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们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机会。
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人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是什么?为什么缺乏这些对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强、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的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如果允许孩子在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培养出这些感知力和技能来。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附带好处,那就是当父母和老以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时候,孩子们的大多数行为问题也被消除了。
如果孩子缺乏这气象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说明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无法和人产生共情和沟通。这会使孩子丧失正确的价值感和责任心,所以会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
有哪三种管教方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严厉
(过度控制)
·有规矩但是没有
·没有选择
·“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骄纵
(没有限制)
·有自由但是没有规矩
·五限制的选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正面管教
(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制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选择不同方法的父母或老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的时候,我会坚定而和善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严厉型通过严格控制,能有效及时遏制不良行为,但是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感到自卑。父母太过于严格,会让孩子失去自我辨别的能力,变成一个应声虫。或者唯唯诺诺。而骄纵型,很明显,对父母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管教方式,完全的放养,实在太轻松了。可是,孩子会被纵容成无法无天,唯我独尊的小霸王。
正面管教,对于长期效果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这就需要父母去不断的学习,并且承认以往的管教方式是错误的。这对父母来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尝试着这样做了,慢慢的会发现,亲子关系还有家庭氛围,都变得更加融洽,而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当然不是不知不觉,努力学习,不断尝试,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对父母来说实在是一大考验。
讨论正面管教和其他管教方式的两种最主要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这些区别对长期效果比较好?
正面管教和其他管教方式的最主要区别,其一,对大人的要求。这要求大人不断的去学习掌握方法,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以往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同,这需要大人更多的付出和毅力。
其二:对于管教的意义来讲,正面管教无疑是积极的。它是教给孩子生存技能和感知力,让孩子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与其他两种管教方式相比,正面管教可谓中国的中庸之法——去其两端至其中。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更合适,更正面的方法。培养的是孩子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视而不是逃避。所以,对长期效果非常重要。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什么意思?
无论哪种管教方式,大人都应该剥去表层看清事实。当我们去管教孩子的时候,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为了显示家长特权,或者仅仅是凭自己的心情去管教孩子。我们是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针对性的判断,并且引导孩子改正。
严厉的父母用惩罚来控制孩子,其代价是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因恐惧而顺从。骄纵不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羞辱,并会造成一种不健康的相互依赖,而不是依靠自己和相互合作。正面管教的目的在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所谓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
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是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惩罚造成的四个R是什么?请讲述你曾经体验过的四个“R”的感受,并分析原因。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会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翻盘(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我自己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见过有孩子因为过度严厉的管教变成这个样子。他在父母面前是非常乖巧的,作为一个孩子来讲,太顺从了。但其实私底下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他渴望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哪怕是自私一点的。当他心情不好或者遇到事情,渴望交流和倾听。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护,只是觉得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太自我,总是依照自己的心情或者自己认为的对错来要求孩子。
严厉管教的方式带给孩子的长期效果是什么?为什么?
我觉得长期太过于严厉的管教孩子,控制孩子的行为情绪,会造成孩子自卑,认为父母不爱我了。有些孩子抗压能力差大多来源于父母的管教,使他受不起挫折。因为孩子总想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受到挫败后来不及考虑自己的感受,满脑袋想的大概都是父母会怎么看这件事?怎么说?过于严厉的父母喜欢采用惩罚的方式,当时看起来很管用,其实是孩子已经学会了怎样逃避父母的惩罚,在父母面前只表现自己好的一方面,变成了小小的两面派。长期的压抑也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为什么有的时候事情在变得更好之前会变得更坏?
当一件事情一直很坏,然后我们尝试着改变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和方法,往往会造成更加糟糕的局面。但是不要紧,只要不断的尝试,改进自己的做法,事情就会越来越好。
你希望孩子和你的互动,培养出那些内在的优良品格?
那可多了,只是我怕自己不能成为更好的榜样,带给他更多更积极的影响。我希望他能善良,积极向上,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挫败。有更多的智慧,善于体谅人,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我希望他谦虚好学,有同情心,爱生活。总之我希望他具有所有能正常生活的能力,远离那些负能量。
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是什么?它们为什么能带来长期的效果?惩罚符合这些标准吗?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而明显惩罚是不符合这些标准的。
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常用语是什么?
·等一下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的时候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
·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的握着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我妈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儿(或明天)再来。”
当然这些都是西方式的常用语,但是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一直在尊崇西方的教育方式,可是为什么不学西方人对孩子的那种尊重的语气和孩子讲话?这样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会更好受一些。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这是决定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同学关系——的首要因素。
正面管教能教给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让我们摒弃以前虽然根深蒂固,但却无用的管教方式,来学习新的技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人生。但是家长估计会很难做这个决定,因为这个方法的确不那么容易掌握,更不容易坚持。尤其是学习完以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某些观点居然是错误的。这就尴尬了。
网友评论